东南网首页 新闻中心 滚动网报 直通屏山 领导留言板 新闻发布会 西岸时评 东南空间 东南网事 国内 国际 娱乐 体育 视频 图片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泉州频道> 经济新闻 > 正文
永春香产业 融出新“燃点”
2017-06-07 07:44:45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陈小妮    我来说两句
    作为首个国家级的制香基地,起源于海丝文化的永春制香业,已经有三四百年的历史。经过近几年年平均20%以上的增速,2016年永春香产业链的产值达到56亿元。

德国游客展示自己动手制作的香品。

东南网6月7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王敏霞 通讯员 苏福彬/文 姚德纯/图)

在经济重镇泉州市,永春作为山区县,经济体量不大,工业总产值这一数字亦不显眼。

然而,永春的香产业,却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存在。作为首个国家级的制香基地,起源于海丝文化的永春制香业,已经有三四百年的历史。经过近几年年平均20%以上的增速,2016年永春香产业链的产值达到56亿元。

已经形成了以加工制造为核心的产业链初级形态的永春香产业,正步入提质转型的关键阶段,当地政企也在合力攻坚,不断探求这一特色支柱产业的新“燃点”。

融文化 点燃时尚潮爆点

今年的端午节,来自永春的8岁女孩蒲奇楠亮相央视特别节目《相聚中国节》,凭借着独特的蒙面闻香技能,惊艳了国人。

蒲奇楠是蒲庆兰香室的第19代传人。提起永春香产业,不得不提蒲氏家族。宋元时期泉州海上贸易发达,成为东方第一大港。阿拉伯人蒲氏家族后裔带着香料,沿着海上丝绸之路来到泉州定居并经营香料生意。明末清初,在泉州的阿拉伯后裔来到永春县达埔镇,他们利用当地丰富的竹子、香料等资源,制作和贩卖篾香,以制香为生,开启了永春县达埔镇的制香史,永春香实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舶来品。

300多年过去,制香技术在永春县达埔镇扎根并发展壮大。目前,全县共有制香企业近300家,制香人超过3万,产品达300多种。“永春篾香”还获得了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2015年,永春县荣获中国香都称号。

作为永春制香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60多岁的蒲良宫至今还在用古法制香,打底、上内粉、抡香、晒香、染香脚……看似简单,却需要娴熟的手法。他说:“一带一路给家族世代相传的制香产业迎来难得的机遇,我们一定要抓住这个大好时机,把香文化、海丝文化和香产品推广到世界各地去。”

海丝文化,是永春香产业最宝贵的文化特质。在整个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巧打文化牌,凸显文化独特性,成为业内人士的普遍共识和一致选择。

彬达香企董事长曾建全是资深制香业人士。上世纪90年代初,他就在制香厂当学徒,后注册彬达商标,产品远销东南亚。曾建全经历了永春香产业不断发展壮大的全过程。在他看来,永春香产业新增长点,就在于深入挖掘古典香文化,结合现代文化,加强与文化产业的融合,这样才能为永春香注入灵魂。于是,他率先投入1000多万建设了彬达创意产业园。

彬达创意产业园是我省首批旅游工厂。在这里,游客不仅可以自己动手掷香花、DIY天然熏香,亲身体验制香的过程和乐趣,还可以了解永春香的海丝情缘,观看篾香、搓香、盘香、水车动力制作香料等传统工艺制作方法,充分了解永春香文化的丰富内涵和深厚底蕴。

近年来,随着永春香产业的蓬勃发展,许多香企越来越重视开发香文化旅游产品。以彬达香企、兴隆香企、兴全香企为代表的企业正在全力打造工业文化旅游载体。从去年开始,以彬达文化创意园为中心的永春香文化旅游都异常火爆,这里几乎成为永春旅游的必到之处。“每天都来10多辆旅游大巴,自驾游的更是不计其数,每天最少有1000多人,多则达到2000多人。”今年端午节期间,曾建全忙碌异常。

永春香文化旅游,正在成为一种新时尚。

游客在体验晒香花。

融链条 点燃升级新亮点

永春香产业,是一个“两头在外”的产业:原料在外,市场在外。

永春香产品种类达300多种,而原料大部分依赖从越南、马来西亚等国进口。永春香的国内市场销售覆盖率达80%以上,而在东南亚地区,市场占有率达到33%以上,每3根香就有1根由永春生产。

而近年随着永春香从朝拜用品向保健养生、居家用品不断转型升级,业内人士越来越认识到打造全产业链的重要性。

80后的洪仲森出生于制香世家。上世纪50年代,爷爷就开始制香,曾任被誉为“永春制香黄埔军校”的汉口香厂厂长;上世纪80年代他的父亲又开始制香;几年前,他子承父业,成为兴全香业的总经理。

在洪仲森身上,完全看不到年轻气盛,却感受到他的深谋远虑。一方面,在产品研发和销售模式上不断创新。每年研发新天然香品种五六十种,逐步调整产品结构,目前文化香占比已经达到全公司产品的20%;试水电商,在淘宝、天猫开设直营店,并研发出“海丝香路”三大系列伴手礼,虽然不及朝拜香每年两三百万的销售额,但他清楚地认识到,这是一个品牌培育的过程。

洪仲森另一方面的考虑更为长远,他要通过一二三产业融合,打通全产业链。他流转了几十亩山地,种植了檀香米、八角、桂皮、枫树等几十种的香料树苗,培育一个香料植物园。他还收购了一座老厝,打算通过原拆移建,打造一个闽南风情的民宿。

“特色种植+原料供应+生态休闲旅游”,洪仲森衔接起了一二三产业,并能实现融合发展。但这并不是他谋划的全部。

在泉州市区新门街65号的三楼,他还开了家三道行艺术馆。除了地道的香道表演,还有茶道,和顶级的影像设备、场地舞台。

这个艺术馆,更像是一个平台,不仅展示永春香产品,更是感受闽南文化独特魅力的好去处。如今已经成为文人雅士、艺术骚客的一个据点,还会经常举办一些接地气的艺术培训和沙龙。

“虽然还没有盈利,但这是延伸全产业链,满足和引领消费新需求,引领人们进入优雅品味新生活的重要载体。”洪仲森说。

制香工人在晒香。

融空间 点燃产城着力点

中国香,在永春。永春香,在达埔。

达埔镇距离永春县城15公里,位于我省山海中通道之上,总面积3.7平方公里。永春县53家规模较大的制香企业,都集中在这个小镇上,从业人员超过3万人。

走在达埔镇区,你很难找到哪里是镇中心。这个总人口近10万的乡镇,镇区却被两条省道切割,“镇区的分散,就意味着这个小镇很难把要素集中在一个点。”达埔镇党委秘书洪炳灶说。

为了适应香产业转型升级和规模化生产的需要,永春县规划了3300亩的中国香都香品产业园,目前已经有4家龙头企业投产,12家制香企业正在加快建设。

然而,现有产业园与城镇空间割裂,在空间和功能上无法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目前的工业区几乎没有专门的配套服务设施,居住与服务主要依靠周边村庄。功能融合差,也限制了香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就在永春香产业提质转型的关键节点,我省于去年6月发布《关于开展特色小镇规划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务实、分批推进特色小镇规划建设,力争通过3至5年的培育创建,建成一批产业特色鲜明、体制机制创新的特色小镇,首批创建28个乡镇,永春香都小镇榜上有名。

永春香产业迎来一个新的发展契机。香都小镇在职能定位上,明确了将打造成海西最具影响力的香产业聚集区,将围绕香产品制造研发,延伸产业链,把香都小镇作为香产业制造研发平台,以香品产业园和香品创意园为依托,推动香品研发、制造、贸易等全方位发展。打造泉州独具魅力的海丝文化体验区,创建AAA级中国香都文化旅游区,融入永春全域旅游。同时“兴产”和“兴镇”并重,加快产业、文化、旅游和居住功能的融合发展,打造成最具活力的产城融合发展示范区,致力发展成为山区特色小城镇。

站在位于香都产业园二期的彬达香品创意园门口,马路对面就是兴泉铁路的火车站点。“等到动车一通,我们就容易招到人才咯。”曾建生说,彬达现在已经成为全国卫生香行业标准起草单位,省项产品质检中心、国家染香类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落户永春,永春香产业在科技创新方面求贤若渴,而“香都小镇的建设无疑将会对人才更具吸引力。”

香都小镇的规划,融合了香产业和乡镇发展的空间,必将带动要素的集聚,进一步带动香产业的转型升级和城镇发展。

这,也是永春香产业从业者共同的期盼。

相关图片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