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狮梅林码头附近海域的赤潮已大面积消退。
东南网6月9日讯(本网记者 谢玉妹)连日来,石狮梅林码头附近海域出现赤潮现象,使得周边贝类海产品受到污染,更有8人因为误食受污染的海产品而中毒。记者从石狮市永宁镇政府了解到,目前,8名中毒人员已经出院,石狮海域的赤潮也大面积消退了。
根据福建省赤潮灾害监视监测网报告,石狮市梅林码头附近海域6日发生赤潮,面积约3平方公里,赤潮水体呈暗红色,呈片状分布,赤潮生物第一优势种为链状裸甲藻。
受赤潮影响,石狮市永宁镇梅林村至西岑村海域的贝类海产品受到污染,6月7日、8日已发生两起共8名外来务工人员因捡拾贝类海产品食物中毒事件。为防止再次发生误食事件,永宁镇政府今日发出通告,禁止所有人员在赤潮完成消退前入海采捕、捡拾、食用贝类海产品及进行海钓。
据了解,中毒人员因食用赤潮区域贝类海产品出现了上腹不适、恶心、呕吐、全身感觉麻木不适等症状,目前已全部出院。
永宁镇副镇长蔡文作告诉记者,中毒者所食用的贝类海产品是自行捡拾的,而非当地渔民养殖的,因此中毒的具体原因是海产品还是赤潮所带来的附生物,还不得而知。据介绍,这些当地养殖户所养殖的、受赤潮影响的海产品并未上市,已于昨日送至厦门检测,结果还未出来。目前,梅林码头附近海域的赤潮已经大面积消退,但镇政府还是要求附近的养殖户需在赤潮完全消退的几日后才能进行采捕工作。
“每年的4-9月,福建省主要港湾都有可能发生赤潮,目前,我们正密切关注石狮赤潮的发展情况。”据石狮市海洋渔业局海洋渔业发展中心主任宋传福介绍,在石狮发生赤潮的附近海域,养殖户大多养殖的是牡蛎和花蛤,这些受赤潮影响的海产品已经被严禁在赤潮期间采捕和上市。
赤潮,又称红潮,国际上也称其为“有害藻类”或“红色幽灵”。是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海水中某些浮游植物、原生动物或细菌爆发性增殖或高度聚集而引起水体变色的一种有害生态现象。赤潮并不一定都是红色,主要包括淡水系统中的水华,海洋中的一般赤潮,近几年新定义的褐潮(抑食金球藻类),绿潮(浒苔类)等。
永宁村镇工作人员和执法人员正在劝离海钓人员。
执法人员劝离捡拾牡蛎的群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