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春苦寨坑原始青瓷窑址”首次向公众开放,吸引了许多文史爱好者、考古爱好者前往探秘。
本报讯 (记者蔡紫旻 张晓明 陈小阳 通讯员姚德纯 文/图)每年6月的第2个星期六是中国文化遗产日。为了让广大群众体验考古工地的流程,探秘远古遗存的发现过程,昨日,作为2017年福建省“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系列活动之一,2016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永春苦寨坑原始青瓷窑址”首次向公众开放,吸引泉州市许多文史爱好者和考古爱好者前往探秘。据悉,这是我省首次举行考古工地向公众开放活动。
本次活动由福建省文物局主办,福建博物院、永春县政府和泉州博物馆承办。当天,虽然天气炎热,也挡不住大家的参观热情。大家在文物考古专家的带领下,走进永春苦寨坑窑址考古发掘工地现场,参观出土陶瓷标本,了解看似神秘的考古发掘工作,熟悉考古规程,一睹苦寨坑窑址这一重大考古发现的真容。
“来到发掘现场,才看见古窑址的真面容,也体会到考古工作者的不容易。”在现场,永春当地考古爱好者王先生兴奋地说,“永春有这么珍贵的东西,一定要好好保护,好好利用。”
永春苦寨坑原始青瓷窑址位于永春县介福乡紫美村西南面一座被当地人称为“苦寨坑”的山坡上,2015年12月被发现,这是迄今为止我国发现的年代最早的原始瓷窑址,测定年代为公元前1400多年至公元前1700多年,即距今3400-3700多年的夏朝中后期到商代中期。该窑址的发现把中国烧制原始瓷的历史向前推移了200年,对研究我国龙窑起源,以及夏商时期的窑业技术有着重要意义。
考古工作者在对苦寨坑窑址周边区域的调查、勘探过程中,从约2平方公里范围内发现多处规模较大的夏商时期的窑址群和聚落遗址,这填补了我省夏商时期陶瓷手工业遗存的空白。窑址群的发现,为晋江流域及我省沿海地区等遗址中发现的大量原始青瓷和印纹陶确立了产地和年代,为福建地区青铜时期的文化编年提供了可靠的材料。
据悉,永春苦寨坑原始青瓷窑址将做进一步的保护规划。在这个区域将继续开展调查发掘工作,申报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考古专家正在介绍发掘出的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