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东南网泉州频道> 城事要闻 > 正文

泉州召开“西街交通优化提升”“西街业态发展”座谈会

2017-06-13 07:56:58  来源:泉州晚报  责任编辑:陈小妮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夕阳照耀下的泉州古城西街 (陈起拓 摄)

核心提示

走进千年西街,你总能看到古城最质朴的模样,这是老泉州的缩影。而不容忽视的是,这条具有珍贵历史价值的古街正面临无法承载的交通压力和交通隐患,人流、车流、流动商铺汇集在这条原本就狭窄的老街上。昨日,泉州市召开关于“西街交通优化提升”“西街业态发展”座谈会,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老字号商家、西街居民、开元街道和鲤中街道等相关人士就如何解决西街目前的困境发表意见建议。

□泉州晚报记者 殷斯麒

建议西街东段可试行分时段限行

近年来,西街打造步行街成为泉州市两会热议的话题,关于限行的呼声日益高涨。限行并非一蹴而就,必须要兼顾居民、游客、商户等多方利益考虑,大家在座谈会中畅所欲言。

薛祖瑞家族几代人都居住在西街,认为西街限行是应当且必要的,西街居民大多骑电动车或自行车出行,只要实行分时段限行,相信大多数西街人可以接受。

开元寺僧侣代表释觉德表示,不少游客表示西街交通比较混乱,存在安全隐患,限行是个好办法。开元寺客流量很大,如果要限行应考虑在周边建设大型停车场,让小车、大巴等能够停放。

旅游协会代表尤文辉认为,限行有必要,但是一定要做好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建议在周边的麻纺厂建设停车场。如果要将西街打造成为步行街,那就要对目前的商业业态进行整体提升规划,否则无法吸引人流。所以限行需要通盘考虑、整体提升,把工作做细做足了之后再限行。

记者了解到,相关部门目前正在对西街限行的方案进行论证和广泛征求意见。方案初步设想针对西街东段(即影剧院至新华路口,约800米的路段)实行分时段限行,将综合各方意见考虑是否限行、如何限行。

“目前,在推动古城保护、西街提质方面已经进行了多项工作,包括从规划层面加强顶层设计,委托中规院进行整体策划。积极策划生成一批落地项目。”市古城办副主任黄团峰表示,西街是否限行将充分考虑便民利民、疏堵结合、公交路线改造优化、业态提升等方面。

拟设立经营业态“正面、负面清单”

西街是泉州最早开发的街道和区域,作为泉州古城街区最完整的历史遗存,其代表了古泉州繁盛的经贸商圈。据统计,西街(钟楼到新华路)共有商铺(包括沿街自住房及其他用途房)共计251家(户),经营业态主要以零售和餐饮为主。零售业127家占比50.6%,主要经营时装鞋服、食杂百货、香烛佛具、地方特色食品、钟表等。餐饮店81家,占比32.27%。

座谈会上,不少人认为,西街现有业态与一条历史文化老街的气质不太符合。尤文辉说,西街有一些老旧的童装店、服装店、臭豆腐店不利于打造文化街区形象,建议政府牵头设立西街业态管理委员会,将西街店面业主和租户纳入委员会统一管理。此外建议在西街成立老字号创意产业基地,设立非遗文化展示中心,提升西街的品位。

老西街人林亚立表示,西街最重要的是人,了解西街,从了解一代代从西街走出来的文人志士开始。应该要挖掘更多人物的故事,这些都是丰富的人文资源和旅游产品。

鲤城区方志委的王家缙表示,西街的业态不应该只是美食、伴手礼、文创周边,更要体现西街精神、西街故事。例如在独立书屋售卖西街故事读本、西街文人作品等等,让更多人了解和认知西街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精心培育发展适合业态,让古城‘见人、见物、见生活’”是打造古城3.0的目标。记者从市古城办了解到,西街经营业态管理意见正在酝酿,考虑设置经营业态的正面清单、负面清单。正面清单包括扶持鼓励经营项目、倡导鼓励经营项目,将泉州特色文化创意产品、泉州非遗文化展示等纳入正面清单,并出台相关鼓励扶持政策措施。同时设立负面清单,列出禁止经营项目,包括明火烧烤、歌舞厅等与西街传统商业文化和风貌不符的经营项目,并出台相关配套政策措施,通过清单设立,对经营业态进行引导规范,加强服务管理。目前清单正在进行论证和调研中。

相关报道>>>

“如何方便游客,体验不一样的西街”、“大家谈:西街需要什么样的业态”两场座谈会昨召开,各界展开热议——

分时段限行+提升业态 让西街“见人见物见生活”

在座谈会上,各界就西街保护发展各抒己见。

■早报记者 林福龙 龚翠玲 李心雨 庄丽祥 文\图

“千年古城,至今没有一条真正的步行街,建议对西街或中山路,分时段交通限行,按步行街模式管理”“成立专门的业态管理机构,对西街今后的商业进行统一规划、管理”、“对古城进行大规模的改造不大现实,但可选取一些点,做局部微改造,提升古城文化内涵”、“近年来,民宿、书店等商业形式在古城遍地开花,希望政府能尽快出台相关优惠政策,扶持这些业态的健康发展”……

昨天下午,由泉州市古城办、鲤城区政府牵头组织的两场专题座谈会,在中山路通政巷苏廷玉故居内如期召开。民宗、旅游、公安交警、鲤中街道、开元街道等部门,鲤城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文史专家、社区工作者、民宿经营者、西街原住民以及老店铺、实体书店等各界代表,聚集一堂,围绕“如何方便游客,体验不一样的西街”、“大家谈:西街需要什么样的业态”两个话题,对今后古城老街的保护与发展,畅所欲言,提出不少颇具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史载,西街自唐朝已“列屋成街”,繁荣发展至今已有1300年的历史。在这条长不过两公里、宽不到4米的千年古街上,两侧鳞次栉比地林立着数百家店铺。这些富有地方特色的古街老店,不乏世代传承数百年的老字号和推陈出新的创新店面,在旧与新、古典与现代交相辉映中,令这条千年古街,重新焕发勃勃生机。

今年1月26日,经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秘书处致函推荐,“海上丝绸之路”最具代表性的港口城市“古泉州(刺桐)史迹”正式作为2018年世界文化遗产申报项目,其中位于西街的开元寺被列入16个申遗考察之一。 近日,泉州市更是被住建部正式列为第二批“城市双修”试点城市。未来5年内,通过实施六大专项行动,作为试点工作重点展开区域的古城区,将有望实现核心区风貌基本得到保护和恢复等目标。

去年“五一”三天假期(4月30日至5月2日),西街试水步行街,打造慢生活休闲游模式,这对市民和游客来说,无疑是一次全新的体验。昨天的座谈会上,不少专家学者、业界代表也提出对西街或中山路局部路段,实行“分时段交通限行”,也就是实行步行街管理模式。

“对于大家在会上提出这些意见和建议,我们将一一记录、整理,作为今后古城保护与发展规划的参考。”市古城办相关负责人说。其中,关于西街业态问题,他还表示,将展开专题调研,制订出适合古城实际情况的政策措施,引导古城业态健康有序发展。

交通是西街当下亟须解决的问题,公交车进入西街,两车交会时往往发生拥堵。

关键词 古城交通

限时交通管制 对古城利大于弊

“对中山路或西街限时交通管制,是一种出行习惯的改变,需要一定的适应期。”对于古城,尤其是中山路、西街的交通问题,鲤城区副区长、公安分局局长陈爱民这样认为。他说,去年“五一”西街(钟楼至新华路)路段试水步行街,社会反响良好。具体的管制措施,以及今后的交通分流、停车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

“从长远来看,对古城的保护与发展是一件利大于弊的事情。”他说,步行街管理模式从政府规划层,到媒体宣传、合理引导,到最后广大居民、商店的理解支持,环环相扣,缺一不可。“不少城市在这方面有经验可借鉴,如福州的三坊七巷、厦门的中山路等,而泉州目前既有条件、也有必要规划一条属于古城的步行街。”

大开元寺知客释觉德也认为,假如西街实行步行街模式,对寺庙文物保护也有利,“一座城市的步行街体现的是城市的品位,也能促进旅游业发展”。

关键词 停车问题

对区域停车问题 应进行超前规划

据悉,西街周边现有5处停车场,分别是位于新华路的开元寺旅游区配套停车场、位于西街的影剧院停车场和钟楼地下停车场以及位于中山北路的威远楼停车场和中山公园停车场,总共能提供530个小车停车位和12个旅游大巴停车位。来到泉州旅游,进入古城西街,饱受诟病的就是这一带的交通了。鲤中街道通政社区居委会书记陈淑华说,游客最担心的是停车位的紧缺。她建议,在充分考虑街区停车问题的基础上,古城部分街道,如中山路、西街的局部路段,试行步行街,“沿途增加一些休闲桌椅,供游客、市民休息”。

“西街虽有停车场所,但从实际车流量来看,其配套容量仍远远不足。”鲤城区政协委员李丽芳希望,今后在对古城发展规划时,对区域停车问题要超前规划,慎重考虑。“否则一旦建好了,再发现停车空间不够,就来不及了。”

“旅游需要人气,但各种交通乱象,既破坏了古城‘佛国’风格,也会给游客留下不好印象。”泉州市旅游商品专业委员会会长尤文辉说,可在新华北路往西湖方向,对一侧路面施划临时停车位,“从晚上8点到次日8点,供原住民集中停车。”同时,他表示,目前正在对旧纺织厂进行改造,拟作为泉州老字号创业园,“这里规划一个地下停车场,也可缓解目前西街片区的停车窘境”。

嘉宾们认为,可结合历史、人文等来提升更新西街的业态。

关键词 文化保护

建议对重要景点进行局部改造提升

“古泉州(刺桐史迹)申报世界文化遗产,16个申遗考察点中,有5个就在古城区域,西街开元寺就是其中一处。”泉州市古城办副主任黄团峰说,西街和中山路作为古城核心区代表街区,历史文化丰厚,像开元寺、东西塔均是泉州标志性景观。对于古城的保护与发展,市委、市政府历来重视,去年2月份成立古城办,专门协调古城保护发展事宜,并策划生成一批项目,包括古城慢行共享廊道等,“这些都是围绕古城保护如何‘见人见物见生活’核心展开的”。

“对古城、对西街,进行大规模的拆除改造不现实,但可选取一些有价值的重要景点(区域),进行局部改造提升。”对于古城的保护与发展问题,鲤中街道通政社区老居民祖瑞提出这样的观点。他说,去年到台湾旅游,当地也有不少与泉州类似的古大厝、老房子,他们采取盖铁皮房加固,再向政府申请资金的做法,值得泉州借鉴。

关键词 业态经营

结合历史人文 发展西街业态

鲤城区副区长王江涛说,西街要保护,需求是什么,要如何平衡,要怎么做,这是一个很大的课题。西街的业态和历史文化相称,但目前童装店这些是现实存在的,下一步要结合历史、人文等来发展西街的业态,一方面要考虑纵深,另一方面要有一个管理机制,整合所有的业态资源管理西街。

尤文辉很赞同去除童装店、床上用品店、内衣店等业态的观点,他认为这些日常店铺与整体旅游业态不符,这些店铺可以改成老字号饮食、传统文化展示等店铺,提升西街的文化氛围。另外,他提议先成立一个业态管理委员会,对西街的业态进行督导管理。此外,他认为可以在西街成立一个基地,做成创业产业园,将老字号饮食集中起来抱团发展。这样一来,一方面方便管理督导;另一方面,还能一起改善卫生条件;也方便游客游玩品尝泉州特色产品。

西街的一位老居民也同意成立业态委员会,对西街的业态进行协调。就他所接触的而言,之前有茶业想进驻西街,可是经他协商还是没有成功,如果成立业态委员会,那么可能业态进驻的效果会更好。

关键词 导游培训

古城旅游发展 专业导游需求大

来到一座“满街都是圣人”的历史文化名城,没有一名熟悉古城的导游,对游客而言绝对是一件憾事。

“游泉州,却没有对应导游来讲解,古城旅游在这方面确实存在软肋。”黄团峰说,目前泉州旅行社中,古城专业导游并不多,“虽然民间一些团体有这方面的人才,但如果今后古城旅游发展起来,对此类人才的需求量很大。”

绘旅行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李梓瑜透露,针对古城旅游,去年他们公司自费培训十几名导游,今年又通过社会招募形式,培养了几名,但由公司出面,培养专业导游,人力花费很大,根本承担不了,“很希望相关职能部门出面组织,对古城游进行系统、总体打包,通过政策层面,引导支持古城旅游”。

关键词 人文景观

文化底蕴为门面 将街巷进行修整

影剧院旁一实体书店经营者说,西街目前的业态需要做些调整,目前在西街还有不少童装店、服装店等,而这些店铺与西街的文化并不相符,并不能很好地呈现西街的人文,这些店铺可以去除,并引进其他符合西街人文的店铺。

新峰社区居委会主任王秋霞认为,之所以会有童装店等日常店铺进驻西街,最主要的原因是西街店铺的硬件不好,租金便宜。只有业主将店面加以修缮,才能吸引引进与西街人文古城文化更符合的业态。

在鲤城区方志办工作的王家瑨认为,客观上来说,西街的人文、景观等都不比其他地方差。西街的悠久历史,许多海内外的游客都并不陌生,因此将西街的文化底蕴挖掘出来展示在游客面前尤为重要。西街不光有美食,更要让游客知道这里的名人、传统文化等人文。因此,适合西街的业态可以是古玩、古董、古书店等。以文化底蕴为门面,将街巷进行修整,多投入时间精力,西街将会吸引越来越多的游客。

释觉德称,开元寺是各地佛教徒的集结地,开元寺是全国唯一一家没有经营店铺的寺庙。佛教用品是西街可以发展的业态之一。另外,佛教离不开艺术,而在西街,目前也鲜有关于艺术类的商铺。另外,泉州的茶也是特色,但是目前西街也没有茶叶店铺。

关键词 文创基地

发展西街文化 重要在于传承

鲤城区通政小学教师李春花说,作为西街的主人,保护西街和发展西街义不容辞。发展西街的文化很重要的一部分在于传承。因此,应该将这些西街文化融入小学生的心中。平常学校会组织些关于学习认识古城文化的活动,效果都还不错。因此她认为可以在西街发展些传统文化等学习基地,供各所学校的学生开展实践活动,例如商家DIY的活动等,不仅可以让学生们进行学习和文化的传承,还可以让游客切身感受融入泉州古城的文化中。

在基层社区已经工作了十几年的陈淑华,对于西街十分了解。她认为,首先应该召集一些文创爱好者在西街的小广场做一些活动,这样一方面可以聚集人气,带动西街的氛围,另一方面也能增加人文气息。其次,古街巷、古民居等如果加以修整,将是很好的景观。然而目前仍有人反映西街周边的景观没有加以保护和修整。另外,西街很多老房子都盖有铁皮,很不美观。而老房子也存在不少安全隐患,希望可以得到相关部门的重视。

来源:东南早报

分享到: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