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厦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获批一周年——泉州29项措施 全国全省首创 2016年6月16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福厦泉国家高新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纳入国家全面创新改革布局。 消息传来,振奋人心。泉州迎来重大的发展机遇,增添强劲的创新引擎。转眼一年过去了,爱拼敢赢的泉州人,从政府部门到企业员工,从重点推进到全局铺开,从建章立制到成果突破,以创新和创造为支点,掀起产业转型的变革。 □本报记者 殷斯麒 加强顶层设计 率先出台实施意见 这一年,改革创新领域推出多项政策红利,为示范区建设迈入深层次保驾护航。 市委、市政府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水平起步、高标准推进示范区建设。2016年8月在全省率先出台《关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意见》,提出到2020年的创建目标和7项23条政策措施。同时,研究制定以《意见》为主体的“1+X”系列政策,出台涉及提升企业创新能力等多个扶持政策,全面启动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 此外,结合泉州实际,我市开展《福厦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泉州片区发展规划纲要》《泉州高新区争先进位行动实施方案》编制工作,制定出台《2017年泉州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工作要点》共10个方面36项重点工作。 进一步推动“数控一代”提质扩面,重点实施数控一代“百千5311”工程,即建设100条数控化生产线,推广应用1000台套机器人,改造5000台套国产数控系统,重点建成嘉泰、梅洋、华阳3条示范生产线,培养一批智能制造技术人才,引进建设一批新型科研机构。 9项首创举措 纳入全国全省推广清单 这一年,无论在创新能力和创新质量上,泉州均作出表率。 积极推动改革创新政策试点,围绕示范区海峡两岸协同创新、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科技创新重大平台建设、科技金融结合、知识产权运用与保护、人才团队引进、创新创业服务体系建设等七大改革任务,推出29项全国、全省首创的创新举措。 发挥泉州“民营特区”优势,出台措施鼓励社会资本建设和发展新型研发机构,带动研发资金投入3亿多元。 发挥泉州“金改区”特点,出台建立科技型企业贷款风险补偿资金池等首创举措。利用“高新技术融资业务”,发挥政府增信资金的效用,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科技型企业信用贷款投放。 建立“一院一策”引进创新平台机制等创新举措,通过专业化运营,已开展300多项产学研合作项目。 响应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号召,积极构建创业创新服务体系建设。建设44家市级以上众创空间(其中国家级6家)、28家市级以上孵化器(其中国家级2家),集聚创业团队514个、初创企业249个。 值得一提的是,省科技厅已将其中9项泉州市首创举措纳入第一批拟向全国全省推广清单(厦门9项、福州8项),包括建设“数控一代”科技创新中心、建立“一院一策”引进创新平台机制、鼓励社会资本新型研发机构、开展全产业链金融服务创新试点、建立小微企业还贷续贷无缝对接机制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