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东南网泉州频道> 城事要闻 > 正文

“美丽乡村”大比拼 泉州也有“桃花源”

2017-06-29 09:14:46  来源:东南早报  责任编辑:陈小妮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永春东里村道路宽敞整洁

“……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这是陶渊明所著《桃花源记》中的情景。

2012年9月份,泉州市委、市政府出台《泉州市建设“美丽乡村”五年行动计划(2012年~2016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从“村庄秀美、环境优美、生活甜美、社会和美”四个角度着眼,全力打造属于泉州人的“桃花源”。

一座村居美不美,环境卫生至关重要。从2013年起,泉州市城市管理综合考评中心延伸考评触角,将各县、市“美丽乡村”建设纳入考评体系,对全市约2300个村居的卫生环境,实现考评全覆盖。据初步统计,2013年至2017年5月份,已抽评村居达17380 个(次),道路达4822段。

这一组组数字为泉州版“桃花源记”的精彩演绎锦上添花。经过几年努力,泉州“美丽乡村”建设渐入佳境,不论山区,还是沿海,均涌现出许多“四美”村居。

■记者 林福龙 通讯员 刘伟明 文/图

德化县上涌镇上涌村水清堤绿

沿海样本——

昔日村中“垃圾场”今成精品小游园

钞井村系晋江英林镇一个行政村,与龙湖镇杭边、后坑、曾厝及英林镇英林村相邻。辖区面积约1.3平方公里,由大乡、东溪、西溪3个自然村组成,分为12个村民小组。全村389户,本村户籍1395人,外来人员1000多人。

这原本是一个自然资源欠缺、环境卫生脏乱差的薄弱村,在村两委“争一口气”的激情下、村民踊跃参与的氛围中,仅用一年多时间,向村民“借地”搞绿化,前后清运出2400多车垃圾,村庄基础设施全面升级、村容村貌“脱胎换骨”,甩掉落后“问题村”的帽子,摇身成为全市“美丽乡村”建设的标兵典范。

村支书洪清瑞告诉记者,原来村里的垃圾聚集地,经过一番清理,恢复堵塞了十几年的泉眼,周边再植上绿化树,架上路灯,池中堆上假山,设置喷泉,成了村民饭后假日休闲的好去处,而且还起了颇有深意的雅称——“凤凰池”;村中杂草丛生的水渠,在美化绿化的春风中,除草砌石,再围起仿古护栏,既消除安全隐患,又极富乡土特色;2015年12月村中敬老院建成验收,建筑面积3100多平方米,试着引进太阳能发电设施设备,建成晋江首个实现太阳能发电自给运作的敬老院。

年过五旬的村民洪天全,家就在“凤凰池”边上,他说,从小住在村里,村民垃圾随意乱堆,尤其是“凤凰池”这一带,简直成了垃圾场,经过几次卫生大整治,原本的垃圾山不见了,草坪、树木种上,假山喷泉装上,到了夜晚,一盏盏路灯亮起,成了一处小公园,“有冲劲的班子,带着创业的激情,号召大家都动起来,才会有现在的变化,老百姓是最大的受益者”。

南安市东田镇西坑村梯田交错

山城样本——

水清堤绿“桃花源”“国标”美乡惹人醉

十几米宽的迎宾大道气派不凡,曾经的裸房都穿上了漂亮的外衣,太阳能灯爬上灯杆照亮山村黑夜,溪岸和池塘经过整治,水清堤绿,并设置了鹅卵石步道、亭子、木桥,成为村民们休闲的好去处……这个与陶渊明笔下“桃花源”极为相似的村庄,就是永春县仙夹镇东里村。

仙夹镇东里村,距永春县城18公里,总人口2026人,旅外侨亲5000多人,是历史悠久的华侨文化村。近几年,该村通过“美丽乡村”、“千村整治 百村示范”、“传统村落”、“精品村”等项目建设,保护村庄自然传统风貌、完善村庄基础设施配套、建立便民利民服务设施,先后获得“中国标准化美丽乡村”、“福建省传统村落”、“福建省级卫生村”、“泉州市级美丽乡村”、“泉州市美丽乡村环境卫生管理先进村居”、“泉州市级文明村”等荣誉称号。

村干部陈明通负责村里卫生保洁已有10年了,“刚开始搞卫生时,很多村民不理解,认为祖祖辈辈都生活下来了,哪有那么多垃圾可以打扫”。老陈说,后来召开了一次村民代表大会,并定下了每人每年缴12元规定,相当于每个月1元,拉开了村里卫生保洁大幕。之后,无论哪一级的卫生检查,一发现问题,村委会就在公告栏上张贴,“这等于自揭家丑,没想到收到奇效!”

接下来几年时间,随着美丽乡村建设的深入,东里村在每月抽查、年度评比中,成绩均列前茅,“环境变好了,各种荣誉也随之而来,村民也慢慢形成卫生环保意识”。

部门声音——

考评也讲究绩效考核 “以奖代补”促提升

为建立健全“美丽乡村”综合管理长效机制,提高农村村容村貌水平,泉州积极探索,形成了以市级部门常态考评为主,市容市貌观察团督查为辅,新闻媒体跟进监督,县(市、区)互动衔接的多方位、全覆盖考评制度。

市城市管理综合考评中心有关负责人介绍,2013年7月,“美丽乡村”专项卫生考评启动,出台《泉州市建设“美丽乡村”环境卫生检查考评方案(试行)》(泉建设办〔2012〕1号),每月对各县(市、区)近3000个行政村和所有道路进行抽查考评,2015年4月会同市海洋与渔业局出台《泉州市海岸带环境卫生考评与奖惩方案》并启动考评。

为确保美丽乡村“一清一保一机制”阶段性目标的实现,推动乡村卫生保洁工作的常态化管理,市考评中心每月组织开展考评。为体现公平、公正原则,考评对象以辖区为单元划分为19个片区,19个考评组于每月初抽签确定对应片区,提高考评的真实性,全部采取暗访形式,月底汇总成绩。

为推动美丽乡村建设管理整体水平的不断提升,2013年起,泉州市将“美丽乡村”考评成绩纳入市政府对县(市、区)工作绩效分值,根据每月成绩进行年底综合排名。从市级建设“美丽乡村”经费中,切出1260万元作为农村卫生保洁“以奖代补”经费。每月对前50名的村给予0.7万元至3万元不等的奖励。每月对前15名的镇给予1万元至4万元不等的奖励。当年度奖励资金剩余部分作为县级年度排名奖补经费,对年度综合成绩排名前5名的县进行奖补。

数字看成效

【关键词】

市容市貌观察团

2011年12月28日,成立市容市貌观察团,下设3个工作小组,各组每周二、三、四定期到各县(市、区)开展巡查活动。截至2017年5月,对各县、市“美丽乡村”开展巡查313期,走访乡镇(街道)344个(次),村(社区)477个(次)及5个海岸带。至2016年10月 “美丽乡村”工作中走访乡镇(街道)342个(次),村(社区)490个(次)。同时,观察团每年专门向市财政申请20万元补助10个美丽乡村薄弱村居进行整治提升。

【关键词】

海岸带专项考评

2015年5月份正式启动海岸带环境卫生专项考评,主要考评内容是对生活垃圾、建筑垃圾、人畜粪便、恶性植物等,重点海岸带每月必评,其余海岸带进行抽评。至今已开展26期海岸带考评,共发现13462个问题,海岸带考评平均成绩从2015年5月份的43分变为2017年5月份的92.13分,海漂垃圾治理成效显著。

分享到: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