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最好的古桥古街展示给游客 志愿者服务队的努力取得了成效,也触发了埋藏于居民们心底里对家乡的那份深深眷恋。 87岁的社区居民刘金各,祖上三代都生活在桥南,也见证着洛阳桥的风雨沧桑。他的房子在桥南街上很显眼,门前的花草长得茂盛,占了大半个院子,他每天与老伴养花、逗鸟、把玩石头,晚年生活悠然自得。 谈起对洛阳桥的感情,老人有话说:“洛阳桥意味着家的方向。过去,很多桥南人做牡蛎生意,我们读书时,就跟着卖牡蛎的商贩,一路走到泉州市区。每天鸡叫头遍的时候启程,结束一天的辛劳往回赶时,看到洛阳桥就知道,到家了。” 人来人往,潮涨潮落,斗转星移,对于老人而言,只有洛阳桥始终不离不弃地留在原地,等着人们回家。“洛阳桥南北连接桥南街和洛阳街,保护古桥、古街的意义重大,我看到越来越多的人重视这项工作,很是欣慰。希望能把最好的洛阳桥与古街展示给四方游客。” 党员示范带动居民爱护古迹 随着洛阳桥文物本体保护修缮、环境整治等工作逐步告一段落,为进一步提升桥南社区的文物管理水平,刘庆实和同事们决定打造志愿者服务队的“升级版”。 志愿者服务队先进行人数上的扩容。社区发动120名党员,成立社区党员志愿者服务队,将包括生态停车场,桥南落客区,沿桥南双街的双边绿化、石板路等划分成一个个责任区,由党员自愿认养。“我们要让遗产区及周边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有‘主人’,认养人负责对它们进行日常维护。”刘庆实说,接下来,被党员们认养的绿地、古厝、停车场等都将挂牌,将管理责任落实到人。 认养机制推出后,桥南街上的文物古迹、花草树木,顿时找到了“组织”。古街上的绿化带长椅坐了舒不舒服,绿化树今天浇水了吗,沿途是否有人乱扔垃圾……党员志愿服务队的成员们心里多了一份牵挂,每天都会到自己认养的地点看一看,给树浇浇水,带上垃圾袋捡拾掉下的落叶。就算一切正常,也得抽空带上宣传手册,上桥转一圈,给游客们分发资料。 从小部分志愿者到100多名党员,刘庆实希望,通过党员的示范带动,能有越来越多居民参与到申遗各项工作中来,把心中的爱转化为具体的行动,形成全民申遗、全民护遗的氛围。“这是我们共同的家园,这些古老的文物,就像桥南街上的老人一样,是看着我们长大,与我们一辈子熟络的老邻居。” (记者 蔡紫旻/文 陈小阳/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