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在限行区域内可免费搭乘“小白”
“西街分时段限行开始!”7月1日早上8:30,一声令下,隔离桩升起——从这个时刻开始,泉州市区西街东段(泉州影剧院至新华路)正式实行分时段限行,每天早上8:30至晚上10点,机动车禁止驶入西街。各方呼吁多年,多部门联合促进,古城泉州的这条千年老街终于向步行街迈出了一大步。
首日观察
隔离桩缓缓升起 西街限行开始
此次限行的路段为西街的泉州影剧院至新华路段,全长760米左右,路的两端都设置了五根隔离桩。这个隔离桩是半自动人工操作的,每天上午8:30升起,升高时约40厘米,晚上10点降至地面,但不会凸出绊到人、车。遇到特殊情况,如120车辆需要通过等,隔离桩就会及时降下。
7月1日上午8:30,鲤城交警大队民警准时将西街东段东西两侧隔离桩升起,市民骑自行车和电动车可自由出入,但轿车等机动车则被拦住。在钟楼往西街入口处,一块醒目的牌子上写着交通管制通告,提醒驾驶员西街分时段限行机动车。但仍有一些市民没有注意到通告牌,径直开车进入西街,在影剧院处被隔离桩拦住,只能再调头返回。
限行时段里,进入西街的只有行人、电动车、自行车以及公共自行车“小黄”、观光电瓶车“小白”。和此前相比,限行后的西街虽然人流量还是挺大,但通行顺畅多了。
有司机不知情,车到隔离桩前才临时调头
“小白”自由穿行 免费接驳市民
在西街限行的同时,四辆“小白”则在限行区域内自由来往,免费运载市民。泉州公交公司相关负责人陈先生介绍,此次共安排八名“小白”司机,每天分两班,运营时间在早上8:30至晚上10点。“小白”司机们备有一个本子和一支笔,以便统计搭载乘客的数量,作为今后客流量、线路调整等的数据支持。
陈先生说,沿途巷子的路口都比较狭窄,“小白”进不去或不好调头,因此只在西街来往运行。目前限行刚开始,西街两端各两辆“小白”,双向运载,班次间隔为15分钟对向开行,若有乘客则立即开出。
交通井然有序 老街古早味更浓
1日傍晚6时许,记者再访西街,随着太阳缓缓落山,行人与游客渐渐多了起来,市民漫步西街,享受限行后古街的夜晚。
此前西街上机动车只能由东向西单向通行,但公交车是双向通行,当公交车交会时,经常会出现交通拥堵。没了机动车的西街,道路不再拥堵,西街交通秩序好转,骑行车辆和步行游客秩序井然。
在西街散步的吴小姐说,没有了机动车,西街更有景区的味道,驻足吃点小吃,也不会再闻到汽车尾气了。
“以往交通拥堵,我们看着都难受,会影响游客对泉州的印象。”在西街经营小吃店的张小姐为限行措施点赞。
“小白”缓缓行驶在西街上,有乘客招手就停下,免费接送。衬着周围热闹的街市和熙熙攘攘的游客,“小白”更像景区里的电瓶车,西街上的古早味更浓了。
便民提醒
附近五个停车场 可满足停车需求
西街限行之后,对来这里游玩的人们来说最关心的莫过于汽车应该停到哪里。“经过前期摸底调查,附近几个停车场停车位达500多个,应该能够满足市民、游客的停车需求。”对于这个问题,市公安交警支队相关负责人说。
据介绍,目前西街东段附近的停车场和车位数量具体分布如下。
泉州影剧院:广场地面停车位50~60个;
钟楼地下停车场:位于泉州影剧院东侧,停车位60~70个;
北门街威远楼前停车场:地面停车位约100个;
西菜市场停车场:西街以西过新华路,地下停车位约40个,地面停车位约20个;
中闽百汇停车场:西街与新华路交叉路口,地面停车位约70个,地下停车位约100个;
此外,新华北路一房地产项目,竣工后临街广场也能提供一定数量的停车位。
限行时段内,西街只允许行人、自行车和电动车通行。
各方声音
为限行点赞 建议规范非机动车停车
张先生家住在西街台魁巷,在这里生活了30多年。他回忆说,小时候西街和现在一样宽,也很热闹,但是没有汽车,都是行人和自行车,根本就不会堵,近年来汽车越来越多,又有公交车,西街的交通经常拥堵。“限行是很有必要的,不然连人都不好走。”张先生说,他自己也有车,停放在新华路的停车场内,西街居民大多数都把车停在西街外的停车场,限行机动车对西街有车一族影响不会很大。
西街居民陈先生对西街限行表示赞同,“路窄,路边又停车,两车交会,真的是很麻烦。”陈先生说,除了禁行机动车,针对西街店面门口电动车随意停放的情况,相关部门可以考虑施划一些规范的非机动车停车位,引导市民有序停放。
有车一族盼望提供更多停车便利
鲤中街道通政社区相关负责人陈女士说,西街限行不管是对古城保护还是居民出行都是很有必要的。
陈女士说,去年5月份西街试行步行街时,很多居民都很欢迎。目前西街有“小黄人”、“小白”,基本能满足居民、游客出行需求。不过,居住在西街的不少居民有私家车,限行后,只能在夜间10点后才能进去,这必会影响到这部分居民,目前西街前后两端都有停车场,如果停车场为这些居民提供低额的停车费用,那对有车一族的居民来说就方便多了。
建议打通周边道路 缓解交通压力
开元街道办事处主任陈志宏也表示,不让机动车走西街,除了避免人车混流、交通拥堵外,对西街的文物保护也有着重要意义。去年,泉州古城办、交警等各相关部门也做很多工作、入户调查,群众对西街限行的支持还是挺高的。
“西街限行后,今后花巷、濠沟墘通行的车可能增多,建议将西街周边的道路打通,缓解交通压力。”开元街道另一位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西街北侧有三条主要巷子,分别是裴巷、新街、台魁巷,因道路狭小,都不能进车,很多居民车都是停在爱国路周边,限行后对需要停车居民影响不大。
西街南侧鲤中街道辖区的个别巷子会稍微宽些,通车压力小一点,但是通政小学周边的交通压力大,特别是有些家长开车接送小孩,路经常被堵住。
限行是一大进步 期待变身步行街
陈先生是西街的老住户,他家就在西街靠近新华路的小巷子里。“连周末走路都堵,更别说节假日。”陈先生说,每到傍晚下班高峰,西街非常拥堵,有公交车、私家车、电动车、大量的人流,因人车混行,存在很大交通隐患,时有行人被私家车碰到,“目前的限行,我觉得是一大进步了,没有机动车,对西街的出行安全非常有利,不过若能改为真正的步行街是最好的。”陈先生说,如果西街要成为真正的步行街,要为西街的一些巷子打通出口,不然巷子里的居民出行就非常不便。
蔡女士在西街经营一家民宿。她说,对于她来说非常希望西街成为步行街,这样就不要担心人车混行的安全问题。来西街游玩的旅客其实非常看重西街的文化氛围,如果西街一直都是车辆拥堵、车辆喇叭声的,那就影响欣赏风景的心情了。目前限行才刚开始,还看不出这对于西街内的民宿等业态影响会多大。(早报记者 林福龙 陈小芬 傅恒 庄丽祥 文/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