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首页 新闻中心 滚动网报 直通屏山 领导留言板 新闻发布会 西岸时评 东南空间 东南网事 国内 国际 娱乐 体育 视频 图片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泉州频道> 城事要闻 > 正文
“90后”木偶演员十年坚守勇挑大梁 年纪轻轻摘得大奖
2017-07-05 08:31:14 来源:东南早报 责任编辑:陈诗婷    我来说两句
    2014年9月,姚聪晓和搭档胡力伟凭借《双下山》,摘下第五届全国木偶皮影中青年技艺大赛“优秀新人奖”。

姚聪晓为幼儿园小朋友表演提线木偶

早报讯(记者 张素萍\文 受访者\供图)2014年8月,泉州木偶剧院迎来了一场与众不同的演出。作为提线木偶的接班新生力量,“90后”演员们经过多年坚守,正式开启通往艺术殿堂的大门。这批演员中,来自晋江罗山的姚聪晓,是木偶剧团传承队的队长,也是这批年轻演员中的佼佼者,团里老前辈评价他:“临场发挥稳定,有着这个年纪孩子所没有的成熟、稳重和责任心。”

经过十年的坚守和积淀,姚聪晓进入一个木偶演员的成熟期。这些年来,他随着剧团“南征北战”,表演技艺日渐精湛,舞台经验日益丰富。2014年9月,姚聪晓和搭档胡力伟凭借《双下山》,摘下第五届全国木偶皮影中青年技艺大赛“优秀新人奖”。

几番波折 他还是不舍这门艺术

1992年,姚聪晓出生于晋江罗山,母亲和姐姐都是民间高甲戏班社的演员。小时候,他常跟着母亲下乡演出,对高甲戏有种天然的亲切感,久而久之形成“我长大也要演高甲戏”的想法。

很快地,姚聪晓中学毕业了。2006年,在家人建议下,他报考了福建艺术职业学院泉州分院。“开学初我上了十天的学前培训课,但每次考勤从未点到我的名字。”百思不得其解的他,跑到学校政教处一咨询才得知,“原来家人帮我报的是木偶班,而非高甲班!”

十五六岁的少年,正值青春叛逆期,“突如其来的改变”让姚聪晓一下子难以接受。带着抵触情绪,他踏上木偶的学艺之路。“刚开始有些抵抗,但学业近半时,我突然想明白了”,既来之则安之,想通之后的他仿若按下快车键,技艺突飞猛进。

2011年,姚聪晓读了五年大专后毕业了,却找不到与木偶相关的职业。“等了一年,心里没少挣扎,最后心中那点火花渐渐地快灭了……”他拜访泉州市木偶剧团首批演员、他的启蒙老师王建生,还有尤优雅老师,“老师70多岁了,为了我们付出很多心血。那天老师突然说‘如果无法进入剧团,无法安稳地表演,就另外找条路吧’”。

仿佛是黑暗里最后一线亮光,又仿佛是内心的秘密被人道出,那一瞬间姚聪晓很感慨,“老师们用心良苦,每次都是千叮咛万嘱咐,我怎么忍心就此放弃?”也许是命运的安排,几番挣扎,姚聪晓最后还是舍不下这门艺术。

姚聪晓是这批“90后”木偶演员中的佼佼者

专攻“杂”行 年纪轻轻摘得大奖

2012年,在各方努力下,泉州市木偶剧团招了十几人进团,姚聪晓名列其中。

进入剧团后,姚聪晓有幸师从国家级非遗木偶戏代表性传承人陈应鸿,专攻提线木偶“杂”行的传统表演。“师傅人很好,对徒弟尽心尽力,师娘黄文君也经常开导我。徒弟中我算不上最用功的,但我会尽力把分配的角色演到最好。”姚聪晓笑着说。

当时恰逢剧团创排木偶大戏《赵氏孤儿》,姚聪晓和同学们有了更多“练兵”的机会。《双下山》、《弄贾》、《小沙弥》……由于表现突出,姚聪晓成了这批新生代演员的队长,“剧团有三大队伍:传统队、实验队、传承队。我们是传承队的”。

2014年8月,经过两年训练,剧团新生代演员首次登台公演,这对姚聪晓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节点,“当听到观众鼓掌喝彩声,那种兴奋比我得了奖、拿了奖金还开心!”

随着演出的增多,姚聪晓渐渐意识到“对我们来说,提线木偶不只是表演,而是一种传承的责任”。公演后的一个月,姚聪晓和师弟、上海戏剧学院木偶班的胡力伟合作表演的《双下山》,荣获金狮奖·全国木偶皮影中青年技艺大赛“优秀新人奖”, 洪建生、陈应鸿获“指导老师奖”。

“每个月有16场演出,我都得在场,如果有队员赶不及,我得自己顶上。”姚聪晓作为剧团传承队队长,不仅身兼演出主持人,还负责队员们的“后勤”。步入木偶演员成熟期的姚聪晓,慢慢开始“挑起大梁”。

 

相关图片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