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溪现代城市建设探索小城投与城建良性互动模式,取得一举多赢效果。图为范例之一安溪县“三馆”。(刘伯怡 摄)
多年前一提去安溪,连泉州人都说:“不过是穷山区,有什么好看的。”
而今,不管是泉州人还是外地客人去安溪,总带着惊喜感叹:“没想到有这么多看头!”
从“有什么好看”,到“有这么多看头”,安溪经历了国家级贫困县到全国百强县的跨越。而将目光聚焦于过去五年,尽管同样面临经济发展新常态,这里仍以创的内核、拼的风华、合的力量、久的功夫,在“五大发展理念”的底色中激昂奋进,冲刺全省山区“第一县”。
创的内核 从“三铁”到八园
过去五年,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县两张重要榜单上,安溪的位次,分别从2011年的78位、43位,上升到2016年的67位、29位。最大秘诀,就在于“创”!
创是安溪优良基因。过去,安溪不产铁,却有了三安钢铁这样有影响力的大型钢铁企业;不是藤的主产区,却孕育畅销海内外的藤铁工艺。加上最大特色民生产业——铁观音,“三铁”对白手起家干工业的安溪功不可没。
新发展时期,高新技术、新兴产业层出不穷。如何支撑赶超发展?安溪同样以“创”制胜!
以“创”,传家宝固好根基。钢铁优化产品结构,打造产业链新优势,三安仅攻克重点技术一项,实现盈利超亿元;藤铁扩大内涵,变身家居工艺文化产业,短短一两年成功“破百”,行业总产值镌刻到108亿元新高度;铁观音坚守生态品质,品牌价值蝉联全国茶类首位,茶庄园融合“一二三产”引领茶业最高业态。
以“创”,新产业抢占高端、一步到位。据安溪县委书记高向荣、县长刘林霜介绍,“安溪也承接过转移产业,但经验教训告诉我们,亦步亦趋只能啃别人吃剩的骨头”,如今,围绕“五大发展理念”,安溪敢于下好“先手棋”——以光电园、EC园、电商园以及湖里园、思明园为平台,安溪迎来了包括全球最大植物工厂、国家级电商园区、华东南规模最大等级最高数据中心、全省最大光电产业园区等在内,众多实力强劲的新名片。它们中的大部分,全省起步最晚、发展最快、上下游最完整。眼下,安溪正在加快建设2025产业园、南方水产城、卫浴新城,实体经济产业园区阵容将一举增至八个。
“创”也贯穿于用地、用人的具体环节。发展园区没有地怎么办?安溪在全省率先退出落后的石材业,于一片崩岗地、“牛奶河”和废旧厂房中,整理出以“亩产论英雄”的清洁型项目用地。发展产业没有人才怎么办?这里又自筹资金,创办全国唯一按茶产业链设专业的公办民助本科院校——福建农林大安溪茶学院。
更大范围,安溪现代城市建设也“创”字当头。以县公务大厦、金融行政服务中心以及科技馆、青少年宫、妇女儿童活动中心“三馆”这三大重点城建项目为例,通过探索小城投与城建良性互动,安溪不仅解决上千公职人员办公难题,惠及旧城改造数万群众民生福祉,有力提升城市品位功能,还摆脱了很多地方负债经营城市的“怪圈”,不光收支平衡,还积淀下数万平方米姓“公”的房产。
2016年,安溪实现GDP466.37亿元,财政总收入37.22亿元、一般预算收入24.31亿元,分别比2011年增长43.68%、73.09%和84.37%,综合实力从泉州第三梯队跻身第二梯队。省级试点小城镇湖头,去年财税收入6.07亿元,超过全省13个县、区。
拼的风华 将军赶路不追小兔
安溪还讲求速度效率,以“将军赶路不追小兔”的大局意识和争分夺秒的发展渴切,崭露拼的风华。
抓项目,就是抓未来。去年起,着眼“建设新福建 泉州新作为”,市委、市政府将项目攻坚列为重中之重。迅速呼应大局,安溪在“五一”“十一”和2017年元旦,三次举行项目集中开竣工。164个项目,在全县24个乡镇播种长远发展希望。今年春节刚过,总投资1188亿元、年度计划投资250亿元的303个项目,再次擘画攻坚年蓝图。据悉,除元旦外,安溪今年已先后举行4批集中开竣工,国庆、明年元旦等节点还将安排至少2批。
这样的争分夺秒,安溪县主要领导率先垂范。为招商引资,仅2016年,县主要领导就8次带队外出,到全国11个城市遍访乡贤、考察企业、洽谈项目。“安溪主官外出,都奔着项目去的”,成为上至省市领导,下到安溪普通干部的共识。
这样的垂范,引领一线干部全力拼。“6月份我跑了两趟上海、两趟深圳、一趟重庆,都为推介项目。”全国小城镇建设试点龙门镇镇长陈振仕说。
也让企业家们同心同德。“2009年来安溪后,从租借厂房到自建厂房,去年还从深圳搬来总部,企业发展越来越好。年营收入从当年的0.2亿元,增长到去年的12.2亿元,今年目标20亿元!”天电光电执行副总邱政康说,为此,他本人和管理层高峰时每天工作16小时,常态下不少于11小时。
更让所有参建者不等不靠、坚毅前行。去年,台风“莫兰蒂”和“鲇鱼”重创虎邱镇玖玖天诚休闲农庄。天灾面前,投资人陈小平用汗水代替泪水,迅速投入重建。现在,损毁的采摘园普通大棚,全部更新为最先进的智能温控大棚,并完善儿童乐园等新配套,开发湿地生态区等新项目。
合的力量 让火柴点燃火把
赶超跨越的安溪经验,还在于发动社会各界,集腋成裘,让火柴点燃照耀前行的火把。
上世纪90年代的龙门隧道建设中,5万多名海内外安溪乡亲及各界人士,捐资2000多万元,打开安溪向海发展通道。
秉承好传统,当茶产业需要人才支撑,安溪党委政府和海内外安溪人,又一次众志成城。捐资5亿多元建成的安溪茶学院2013年投用,创下安溪民间捐资助学规模最大、金额最多的历史记录,也刷新单个项目接受省政府捐资表彰人数之最。
落实决战决胜精准扶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安溪唱响“团结就是力量”。2016年4月,安溪在全市率先启动“百企联百村帮千户”精准扶贫行动。这一经验做法,成为泉州精准扶贫“三百工程”重要内容。到去年年底,安溪9个乡镇率先脱贫,贫困村从71个减至23个,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由1.8万人减至4339人。今年年底,这个曾经的全省最大国定贫困县,将确保整县脱贫。
安溪发动各方力量的触角,还跳出本土,横纵向到边到角。社会公益上,争取大开元寺捐资900万元,开展教育智力精准扶贫。山海协作上,和晋江结成帮扶12年,落实建设帮扶资金近亿元。两地干部常来常往、取长补短,成为全市对口帮扶的典范。
富起来的安溪,不忘传递正能量。继多年来与宁夏同心县结对帮扶后,今年安溪又与江西南丰对口帮扶,现身说法贫困县如何转身为百强县。
久的功夫 功成不必在我
安溪阔步前行,也贵在驰而不息、久久为功。
以一叶舞动百业,铁观音书写中国茶业发展范例。从想方设法争取国家出口配额,到持续多年的“安溪铁观音神州行”,再到过去五年中启动守护铁观音“四心”行动,以及“中国茶丝路行”,推广铁观音的努力只有深化、从未间断。
26平方公里城区,同样经由廿载努力铸成。以二环路为例,30公里分东西两段建设,历经8年3任主要领导,最终闭合成环,盘活数万亩沿线土地。城厢镇党委书记高志强说:“安溪很幸运,每一届班子都践行‘功成不必在我’。”今年,安溪“农民讲师团”日渐成为全市、全省精准扶贫的好典型。而事实上,安溪2014年就启动探索。“主抓这项工作的县委副书记历经两任,但一以贯之。”熟悉情况人士总结,正是这样的坚持,讲师团才终迎丰厚的助农收获和社会声誉。(记者 孙灿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