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东南网泉州频道> 城事要闻 > 正文

烈日下的劳动者

2017-07-26 09:21:04  来源:泉州晚报  责任编辑:陈小妮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汗水凝结的劳动者之歌

——烈日下的劳动者速览

建筑工人衣服被汗水浸湿

热在三伏,泉州入夏以来的最高气温一再被刷新。

连日来,记者走近奋战在高温下的劳动者——建筑工人、环卫工人、交警、养路工、电力工人、快递小哥……他们头顶烈日、挥汗如雨,坚守在工作岗位,承受着高温“烤”验,默默地为这座城市的发展和市民的便利作出贡献,用汗水凝聚劳动之美。

建筑工人

汗水浇灌城市拔节生长

建筑工地上,直射的阳光让人感觉身处“热锅”之上。

25日下午3时,记者来到位于城东片区丰泽区第三实验小学城东校区的施工现场。建筑工人们在自己的岗位上,砌砖、焊接、吊装、加工钢筋……紧张而有序地忙碌着,安全帽一点也遮挡不住太阳的炎热,汗水顺着脸颊一滴滴落下,衣服被湿透了一次又一次,甚至结出了盐花。

“每天早晨趁着不太热的时候到达工地干活,中午休息一会,下午再接着干”,来自四川的王师傅告诉记者,他所从事的是基础工作,如果加工的钢筋跟不上施工需要,会影响工程进度,“为确保顺利完工,大家都在辛勤地努力着”。他说,工友们手上戴手套、头上用湿毛巾降温,实在热得不行,就在工地的休息室休息降温,补充水分。

该项目负责人表示,为了保证施工安全,施工方尽量调整作息时间,通过发放西瓜、绿豆以及防暑药品等,来防范中暑。

交警烈日下执勤

交 警

执勤“烤”身又“烤”心

25日中午11时50分,市区九一街路口,鲤城区交警支队二中队的交警小柯站在路面上,脸庞被晒得通红,胳膊早已被晒黑,汗珠不断从额头落下,但指挥交通的动作依然一丝不苟。

作为在一线站岗近5年的交警,酷暑严寒早已是小柯工作中的家常便饭。

“气温高,路面温度更高。在马路上站久了,感觉鞋子都粘在路面上了。”小柯说,高峰时段,交警尤其要做好维持交通秩序的工作,只有等到轮岗的时候才能喝上水,常有中暑现象发生。

天气热,有的市民情绪也比较容易激动。“烤”验交警们的不只是温度,还有交警的心。小柯说,大热天执勤时遇到不听劝的违章市民,特别让人感到头疼,只能苦口婆心讲道理。

据市交警部门相关负责人介绍,为防止交警中暑,市区每个路口的岗亭都配备了饮水机,也准备了一些防暑的药品,成为交警们的“清凉驿站”。此外,市交警部门每年都会组织人员来到岗亭看望慰问高温中坚守在岗位上的执勤民警,并为他们送上防暑降温用品。

电力工人攀高作业

电力工人

备两套工作服换穿

随着气温一起攀升的,还有不断被刷新纪录的用电负荷。24日下午,泉州地区最大负荷一度达到722.9万千瓦。在市民们躲在空调房里时,却有那么一群人不惧烈日“烤”验,上天入地全力保障供电。

“这几天,我们的任务排得满满当当的,每天在太阳下施工七八个小时。”24日,泉州供电公司洛江工程部项目经理吴起流带领着一个12人组成的施工队,在洛江双阳华侨经济开发区全力攻坚一项迁移杆线任务,成为“桑拿天”里最忙碌的班组之一。

从上午7时30分出发到现场,忙碌至下午4时顺利完工,中间在车内吃午饭并短暂休息了一个多小时。“水泥杆温度很高,比杆子更烫的是上面的金属元器件。”陈常迫是一名老电工,在杆顶,有时候一呆就是几个小时,衣服里里外外全是汗水,为了便于防晒和擦汗,他将一块湿毛巾搭在头上,再扣上安全帽,才放心地穿着工作服、戴着绝缘手套,轻车熟路地攀上10多米高的电线杆顶拆除旧线路设备。

吴起流笑着告诉记者,电工们外出一般都会准备两套工作服,身上的这一套湿透了就脱下来放在车上晒,换另一套穿,“如此循环往复,衣服上总能晒出一圈圈‘盐霜’”。

一线员工的防暑降温工作始终牵动人心。入夏以来,泉州供电公司全面开展“盛夏送凉”关爱行动,在主要生产基地、办公场所、供电所、变电站、户外作业点等工作场所设立了“消暑点”,同时通过微信宣传防暑降温常识等多种方式开展员工关爱活动,从点到面全面铺开防暑降温工作,降低高温酷暑对员工的影响,让员工感受到清凉和关爱。

养路工

滚烫的路面留足迹

烈日酷暑,避开滚烫的水泥路面,躲到阴凉处是最惬意的事。可公路养护工人不行,哪里有公路,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

25日下午3时40分,南安公路分局古山公路站站长洪珍辉和工友们正在省道307线九日山路段作业。只见他背着马达,握着打草机,轰隆隆地沿着路边割草。记者刚一靠近,就被机子“扫”出的杂草喷到了。已汗流浃背的洪珍辉关掉割草机,他说:“割草的时候,经常会碰到小石子和玻璃碴,以前总被小石子什么的打到眼睛。没办法,后来就戴眼镜挡一挡,眼镜都坏了好多副了。”他打趣道,别看打草机不起眼,重30多斤呢。夏日里,头顶烈日,脚踩滚烫的路面,肩背打草机,其辛苦程度不言而喻。

不远处,另一组工人正在清理边沟。摆好安全作业标志后,他们掀起边沟盖板,麻利地用养护工具将里面的淤泥垃圾清理干净。今年以来,我市遭遇多次强降雨,由于泥土冲刷等原因,公路边沟内多处淤积,影响了排水畅通。“必须抓住晴好天气清理边沟,否则台风强降雨一来,路面就积水了!”养路工人黄建平说。因为长时间蹲着干活,工友们的腿脚发麻,不到10分钟,个个浑身湿透。歇工时,黄建平和工友们迫不及待地打开水壶盖,咕噜咕噜喝起水来。

修剪绿化,清除杂草,清理边沟,清灌缝……公路上的养护作业日复一日,略显单调,但不可或缺。“尽管苦累,当看到一辆辆车从我们面前平安通过的时候,就特别自豪、充实。”养护工人如是说。

针对夏季高温作业的特点,南安公路部门推出关爱措施。比如,安排专人,为奋战在一线的职工准备藿香正气水等;合理安排作业时间,每天早上提前出工,避开午间高温时段;调整了机械化车辆作业路线,加大机械化保洁的面积和频率,努力减轻养护工人的劳动强度。

快递小哥送件忙

快递小哥

带着“汗水浴”送快递包裹

不管是严寒还是酷暑,全市各地的快递小哥们头顶烈日,辛苦穿梭在大街小巷,为的是尽快将快递包裹送到客户手中。

25日下午,记者来到位于市区坪山路一带的顺丰快递点看到,工作人员将一整车的快递包裹卸下,然后分派给负责各片区的快递员。“快递员每天上班8小时,一名快递小哥平均每天要派件60件左右,揽件50件左右,工作量非常大,有些时候为了保证包裹时效,他们还会主动加班派件。”分派主管张长要说,由于高温作业,入夏以来,该快递点已有3名快递小哥因工作中暑。

今年32岁的欧阿超是其中一名快递小哥,记者看到他时,他整个人晒得黝黑,额头上冒着汗珠,正牵着装满快递包裹的电动车准备再次派件。“每天早上8时上班,一次可以分派大约10个快递包裹,每天来回站点6趟左右,上午一般要工作到下午1时,快递送到哪里,午餐就在那附近的快餐店解决,然后下午2时30分继续工作,一般要忙到晚上8时左右,最迟的一次忙到了晚上11时。”他道出自己每天的工作轨迹。派件过程中,电话也一直响着,既有客户咨询的,也有通知揽件的。

对于快递小哥来说,夏天是一个非常难熬的季节,绝大部分的时间都在烈日之下,城市道路又多是柏油马路,热岛效应明显,穿梭其中,就像在一个大蒸笼里。“最怕的就是遇到较老或者电梯坏了的小区,爬十几层楼,一趟下来,全身湿透,权当洗‘汗水浴’了!”欧阿超笑道。他随身携带“藿香正气水”,一察觉有不对劲,就马上喝一支。

据该快递点有关负责人介绍,为了防止小哥们中暑,快递点为他们全天提供凉茶,并配备冰袖。快递点为所有小哥发放每个月200元的高温补贴,还给予每天中午12时至下午2时派收件的小哥们额外补贴,不定期组织开展送清凉活动。

“很多客户也能理解我们的辛苦,收到件说句‘谢谢’都让人觉得有劲。”欧阿超说。

环卫工人补充水分

环卫机械手

一天整理170多车次垃圾

城市里每时每刻产生的垃圾,都跑哪里去了?记者昨日探访得知,近期,在周边县市垃圾焚烧发电厂设备纷纷检修、减产的情况下,中心城区每天产生的千余吨生活垃圾,多数被运至洛江区的室仔前垃圾卫生填埋场,由那里的环卫工人统一规范填埋。

昨日上午,记者看到,室仔前垃圾填埋场绝大多数区域,都被黑色塑料膜整齐地覆盖着,只露出一块面积约1600平方米的作业面。一堆堆刚从环卫车辆上卸下来的垃圾,将作业区、作业通道堆满了。环卫机械手驾驶着推土机、挖掘机,一刻不停歇地将杂乱的垃圾推向最里侧,并压实、整平。“垃圾在发酵,作业区的温度超过50摄氏度。”机械手陈俊明告诉记者,“推土机、挖掘机驾驶室虽有空调,但因为车子发动机运转个不停,作业时,就像坐在火炉上。”

在现场,戴着草帽、穿着雨鞋的环卫工人钱飞元不时走到环卫车辆旁,用铁锹清理车后斗的残余垃圾。不需要清理时,钱飞元就在作业通道路边一处小棚的阴影里等候,黝黑的脸庞上满是汗珠。“如今已填埋好的垃圾都被塑料膜覆盖着,场内道路也全面硬化、绿化,整体环境好很多了。”他说。这份山上环卫清理工作,他已干了17年。

“一天起码有170车次的环卫车辆运载垃圾来,每天,这里就会多出一个1600多平方米、1米多高的垃圾量。”市环卫处室仔前垃圾卫生填埋场负责人说。

记者了解到,为保护环卫工人健康,市环卫处室仔前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管理方采购了防暑降温物品,定期分发给一线工人们;食堂每天煮绿豆汤给工人们解暑;每月采购一定量的桶装水,免费提供给填埋场库区作业的工作人员补充水分。去年以来,填埋场库区配备了3座装有空调、备有常用药品的活动板房,分布在不同作业区域,供工人乘凉休息。在高温时段,环卫机械手轮流作业,避免机械和人员过于疲劳。

(记者 林书修 陈林森 陈淑华 林铭珊 陈小阳 陈英杰 通讯员陈清良 李清枝 张迎迎 姚琳琳 赖海凌 文/图)

挖掘机的机械手不亚于坐在火炉上作业

分享到: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