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矫正:高墙外的重生之路 社区矫正人员正在参加电商培训课程 “犯罪被判刑后,我曾产生轻生的念头,在接受了一段时间的社区矫正后,我重新燃起了对生活的希望,在司法所工作人员的帮助下,我开起网店,生意越来越好……”在安溪,阿辉(化名)说,是社区矫正让他重生。 其实,重获新生的远远不止阿辉一人。从2006年开始在丰泽区试点、2011年在全市铺开,泉州市的社区矫正工作至今已走过了11个年头,数万人在接受社区矫正后,重新走上学习、生活、工作的正轨。 □本报记者 黄墩良 通讯员 张碧鸿 苏建发 郑建发 张凌智 文/图 重生篇 故事一:因人“施矫” 缓刑犯成茶老板 “没有你们司法所工作人员多年来的帮助、支持、引导,就没有我现在这个茶厂。”李某图站在他的茶厂前感慨着。在永春,李某图是有名的制茶师和茶厂厂长,拥有茶山基地100亩,每年出产茶叶10多吨。 时间倒回2013年6月14日,彷徨无助的李某图到永春某司法所报到,他因犯非法买卖枪支罪被永春县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缓刑四年。“我才35岁,人生从此充满了灰色。”那时的他,情绪格外低落,认为自己的一生都毁了。因自卑心重,他总觉得自己低人一等,对生活失去信心。 对于李某图的情况,司法所工作人员了如指掌。出事前,他是个安分守己的农民,初中毕业后,学做油漆,之后承包15亩的茶园,自己管理。因制茶技术欠缺,当时他只卖茶青,利润低下。由于法律意识淡薄,2012年12月,他购买自制火药枪用于打猎,触犯了法律,被判缓刑,矫正期自2013年6月14日至2017年6月13日。面对李某图,司法所因人施“矫”,为他奉上一道茶叶发展“套餐”。 李某图对着司法所提供的主意,虽然眼前一亮,但随即暗淡地说,“我现在还是个犯人,平时出不了远门,想学习制茶技术没有办法,况且也没资金。”“资金的问题,我们来帮你想办法!”司法所工作人员的回答,给了李某图一颗定心丸。在司法所的帮助下,经过协调,李某图到镇农村信用社进行小农贷款15万元,为后期发展做好资金准备。不仅如此,司法所工作人员还利用自身人脉,邀请茶叶专家给李某图的茶叶生产会诊把脉,传经送宝。这些专家包括国家一级评茶师、国家茶学院客座教授陈老师,茶叶高级工程师康专家等,镇里的农业服务中心农技师、镇科协的专业人员也时常上门提供专业的技术指导。 在司法所工作人员的劝说下,在茶叶专家的引导分析下,李某图改造扩种永春佛手茶叶。此外,司法所鼓励李某图建立自己的茶厂,承包村里的茶园,进行品种改造,从原来经营15亩茶山到现在的100亩。通过结合“互联网+茶叶”的新模式,李某图的茶厂形成产、供、销一条龙的经营链条。几年来,李某图的生意越做越大,利润越来越高,他的日子也越来越有奔头。 “我准备近期开一个茶叶生产培训班,把学习到的知识传授给更多的茶农。”李某图说,“我现在能做的,就是尽自己的力量帮助更多的人,如果没有司法所的帮助,就没有我的今天,这几年是我至今过得最有意义的时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