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东南网泉州频道> 泉州要闻 > 正文

新泉州 新航程——五大发展理念的泉州实践

2017-08-16 08:15:37  来源:泉州晚报  责任编辑:陈小妮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协调发展 五年8.6亿元资金扶贫

“千钧将一羽,轻重在平衡。”在协调发展理念指引下,我市以新型城镇化、美丽乡村建设、精准扶贫为抓手,让城乡面貌焕新、发展成果共享。

新型城镇化,泉州走出“城市现代化、产城融合、大城关、特色新市镇、美丽乡村”五种新型城镇化发展模式。在晋江,农业转移人口开启市民化进程;在石狮,城市化的范围覆盖全域;在德化,“小县城、大城关”有效统筹城乡发展,这些既是泉州新型城镇化的旗帜,也成为全省、全国的典型。截至2016年年底,泉州城镇化率从2012年的60.4%提高到64.5%。

精准扶贫的大盘里,过去五年,市委、市政府累计统筹8.6亿元资金扶贫,并在全省全国首创实施包括百企帮百村、百会扶百村、百侨助百村在内的“三百工程”。150多家民企从助学、就业、助医、助房、助灾、助困等6个方面,结对帮扶310多个贫困村;230多家商会与贫困村签订帮扶协议,共筹集资金5200多万元;各级侨联挂钩111个村(社区),共引进侨捐项目200多个。在人才、资金、项目的叠加效应下,全市2.3万户贫困户找到适合自己的产业发展路子,实现造血性脱贫。脱贫人数居全市首位的安溪县,探索出“农民讲师团”扶贫模式,用农民听得懂的方言土话,把惠农政策和农业技术送到群众中去,帮助广大茶乡群众脱贫致富。

交通改变时空。从沿海到山区,泉州城乡协调发展格局已然一新。过去五年,全市高速公路通车里程从270公里增加至574公里,不仅在数量上翻倍,还实现县县通高速。同时,新建和提升农村公路1252.8公里,优质农产品流出大山、项目和资金流进山区有了更大便利,农民增收、农村发展迎来新希望。

绿色发展 11亿元专项资金完善上下游补偿机制

生态是否美好,与幸福感息息相关。

以民生福祉为依归,泉州在经济总量连续18年领跑全省的同时,从国家生态市迈向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

一项项呵护生态的创新举措稳步推进:

——全市共同体,山海“一盘棋”。2005年起,我市在全省率先启动实施晋江洛阳江上下游流域补偿机制,累计下达专项资金11亿元,打造山区和沿海携手保护水资源的成功范例。河长制和小流域“赛水质”在全省率先实施,各地基本形成“河长牵头、部门联动、分级管理、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力促大河净、小河清。

——环境即资源,生态亦资本。2015年,我市启动首场排污权交易,并在全市民企中试点推行环境污染责任险。112家企业纳入全省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引领节能减排新风。全市生态公益林补偿机制逐步完善,安溪德化列入全省林业碳汇交易试点,实现社会得绿、林农得利。

——项目作支撑,制度管长远。以中央环保督察为契机,直面问题、回应关切的环保之风劲吹。今年起,泉州正式启动农村生活污水、垃圾治理三年行动,打响环保设施与能力建设“大会战”。我市还探索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在晋江、惠安、永春率先试点,明年全市试行。

微观的领域,更多“小确幸”为市民可感可知。近年来,“泉州蓝”频频刷屏市民的朋友圈,闪耀在游客关于古城泉州的记忆里。今年上半年,全市平均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5.4%,同比提升1.3个百分点。“清新泉州”已成为一张烫金名片。

分享到: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