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村规 群众实现自我管理 移风易俗,从根本上来说,关键在于转变人的思想观念,形成新的行为习惯。在破除陋俗、推进文明新风形成的过程中,泉州市各地充分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制定村规民约,实现群众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监督。 2015年11月20日,晋江市磁灶镇前尾村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对该村《移风易俗村规民约》开展第三轮修订,进一步提高红白喜事简办的可操作性。村里还组建起“移风易俗督导队”,由村两委、党员干部、村民代表包片负责、督促落实,并请德高望重的乡贤和村老人协会协助管理,提高村规民约的约束力。近三年来,这个拥有3300多人口的村子,群众从红白喜事中“抠”出来的钱就达千万元。不少群众自愿把资金捐赠村里发展乡村公益。“如今,村里的水泥路、学校、敬老院、运动场等基础设施更完善了,村容村貌更整洁了,人心也更齐整了。”前尾村委会主任王振焕说。 据统计,晋江市共有392个村居通过公订公示、共信共行等方式,把群众意愿转化为村规民约,简办红白喜事从开始的躲躲闪闪变成了现在的理直气壮。 在山区,破陋俗的新风也在兴起。去年年底,安溪虎邱镇罗岩村联合邻村制订《村规民约》,取消了每年春节期间举办“佛生日”宴的老规矩。“以前有时还得向亲戚借钱办‘宴’,现在好了,我再也不用为此事犯愁了。”该村贫困户林先生开心地说。全县已有100多个村修改村规民约,“约”定简办红白事。 值得一提的是,在推动移风易俗过程中,泉州市各地“抓住关键少数”,力促新风普及。 在晋江,移风易俗与创新乡贤文化有机结合。每当村居乡贤操办红白喜事,基层组织都提前上门做好工作,要求他们带头遵守村规民约,为群众做出表率。 在石狮,以名望老人等社会“意见领袖”为突破口,当地发挥他们组织动员群众的优势,集聚群众各方意见,合理制定村规民约,增强认可度。 与此同时,活跃的社会组织也成为石狮市移风易俗行动的强大“助攻”力量。石狮青商会于2014年年底启动“莫炫嫁妆 婚姻无价”新风行动,商会会员纷纷带头简办婚礼。“新娘大多就一袭洁白的婚纱、佩戴一条项链”,格外清新的婚礼成为全城热点。同样由该商会牵头拍摄的“莫炫嫁妆 婚姻无价”公益宣传片也在全省万达院线展播,简办婚礼成为越来越多青年的自觉行动。 树新风 慈善风气越来越浓 在各界共同推动下,“丧事简办、喜事新办、神事不办”逐渐成为泉州多数群众的自觉行动,“不比阔气比公益”成为新风尚。 洛江区马甲镇蔡内村在外经商的乡贤杜振铭,简办儿子婚礼,将省下的10万元捐献给村里97名70岁以上的老人,为他们提供生活补助。南安市美林街道美林社区的乡贤黄凯旋捐献30万元丧事礼金用于老年公益事业。 类似的新风新事,在移风易俗工作走在前面的晋江、石狮市更是不胜枚举。 仅今年以来,就有晋江市龙湖镇仑上村洪祖员兄弟为生前热心公益的父亲简办丧事,捐赠20多万元给村里做慈善公益;金井镇丙洲村老党员王珍评夫妇简办钻石婚,为该村慈善协会捐赠50万元。在家族成员许有材和许雅琪结婚的大喜日子,当地乡贤许连捷先生更是代表许书典家族,向晋江市慈善总会捐赠善款6666.66万元,该家族多次借家族成员婚庆日子捐出善款,至今已累计捐赠5亿多元……截至目前,晋江市镇两级慈善总会累计筹集善款37.4亿元,有一半以上来自简办红白喜事。 在石狮市,泉州市女企业家联谊会名誉会长郑雪英简办婆婆丧事以及孙女16岁生日宴,捐资510万元用于公益慈善事业。数据显示,石狮市慈善总会成立15年来累计募集1.3亿元,救助困难群众3万人次。 “撼山易,易俗难”。陋俗新风的此消彼长中,泉州市各级各部门也深谙,要发挥文化的滋养和浸润作用,以新风取代陋俗,破立方可持久。 2016年春节前,晋江市组织开展“古邑新风进万家”的社区巡回演出,让观众在笑声中得到启迪,共同参与到移风易俗的事业中。在破陋俗的同时,该市支持、鼓励基层举办文体赛事、志愿服务、家园清洁、慈善公益和科学普及、法治宣传等健康向上的集体活动,把“普渡日”变成“文体活动日”“志愿服务日”“扶贫济困日”。 同样的努力出现在更多地方。去年“普渡”期间,石狮市宝盖镇政府积极引导当地村民举办民俗文化节,开展灯谜、篮球等民间赛事,让“普渡月”变成“文体活动月”。石狮宝盖镇仑后村海内外乡亲还踊跃捐资320多万元,支持村落举办民俗文化节和公益事业建设,“普渡”陋习转变成了全民健身活动和集体慈善日。 与此同时,泉州市持续加强督导检查,加大惩戒力度,对一些违法违纪行为及时查处。去年以来,全市查处党员干部大操大办婚丧喜庆事宜问题26起26人,其中给予党政纪处分18人。 滴水穿石、久久为功。各方的不懈努力,换来了群众思想观念上的持续转变。2016年,中央文明委将泉州确定为移风易俗工作的试点。如今,在全市各地,新人新事蔚然成风,文明乡风处处飘荡。在今年全国、全省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经验交流会上,泉州市的经验做法得到中央、省文明委的肯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