拘那罗陀译经书资料图片 (朱彩云 翻拍) 作为“古泉州(刺桐)史迹”申遗的16个申遗点之一,九日山迎来了五湖四海的游客。在山上,有一块刻着“一眺石”字样的石头,又名“翻经石”,从石头上眺望远方,视野开阔,山下风光一览无余。相传,印度高僧拘那罗陀曾在此翻译经书。 九日山上的祈风石刻,以文字记载着12—13世纪泉州地方政府主持航海祈风祭祀活动盛况;11—13世纪,每年的夏四月和冬十月,山下的延福寺、昭惠庙举行祈风仪式,向海神通远王祈求海舶顺风平安。延福寺不仅举行过祈风典礼,更曾吸引大批高僧名士前来。早在南朝时,拘那罗陀就曾在延福寺内潜心翻译包括《金刚经》在内的诸多佛经。 南朝时,拘那罗陀渡海而来,在风景秀丽的九日山下延福寺内,翻译大乘《金刚经》,他也成为有记载最早来泉州弘法的外国僧人。据载,拘那罗陀少时学通佛典三藏,尤精于大乘之说。 拘那罗陀译《金刚经》,不仅有传说,也见诸史料记载。在北宋端拱年间曾会撰的《重修延福寺碑铭》中记载:“古金刚经者,天竺三藏拘那罗陀……泛大海来中国,途经兹寺,因取梵文,译正了义,传授及今……”而《泉州府志》(乾隆)九日山翻经石条也有记载拘那罗陀译《金刚经》之典故。 此后延续千百年,大船通南洋,载着来来往往的高僧、商贾,沿着海上丝绸之路往返于泉州和周边各个国家、地区。宋元时期,随着海外交通的发展,佛教在泉州得到进一步发展,不少泉州僧人到外国弘法、求法,同时也把泉州文化带到海外。近代之后,不少泉州僧人东渡日本、朝鲜,南渡新加坡、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国家,建立弘扬中国佛教文化的基地等。 □本报记者 蔡紫旻 |
分享到: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