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头奔波的“骑手” 数量庞大的外卖订单背后,有一群骑着摩托车、助力车在不停奔波的人们,他们自称为“骑手”,而广大市民对他们的习惯称呼则是“外卖小哥”。 走访中,记者了解到,目前石狮有超过千名的“外卖小哥”在从事外卖配送服务,他们穿着各自公司的工作服,穿梭在石狮市区的大街小巷,摩托车或助力车的背后有一个喷着醒目标志的“外卖箱”。这一群体主要有三类人员,一类是专职配送员,一类是兼职配送员,还有一些则是商家自己的配送员工。在不停奔波中,这些“外卖小哥”会遇到怎样的酸甜苦辣呢? “做这一行确实非常辛苦,没有做过的人是想象不出来的。”来自四川的付杰告诉记者,27岁的他来石狮有十年时间了,早期从事电脑维修行业,半年前转行当“外卖小哥”。与原先从事的行业相比,他说送“外卖”的计酬方式还是比较实在的,多劳多得,这也是他比较看重的一点。 其介绍称,早些年在做电脑维修时,他每个月工资一般是三四千元,做“外卖小哥”后,每个月一般能领到八九千元,扣掉摩托车油费等一些成本后,收入也在七千以上。当然,做“外卖小哥”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情。“我现在每天送五六十单外卖,遇到大雨天气的话,订单量会大幅增加,最多的时候可能会超过100单。每天从早上10点后开始到晚上忙个不停。人们在吃午餐、晚餐时,我们肯定都是在路上。中午吃饭时间一般都要推迟到三点后。”付杰说,只要手机上派单信息来了,他就得赶着去送,有时肚子实在饿了,就抽空买个馒头、包子什么的先填下肚子。当然,要去吃午餐、晚餐时,也得提前向公司申请报备。 付杰说,一天不停地奔波,人容易觉得劳累,刚做几天,双脚老是起泡。做久了逐渐就适应了。相比之下,下雨天才是考验他们的时候,他们虽然穿着雨衣,但长时间在雨中行驶,身上衣服很快就全湿透了。而他们也只能穿着湿透的衣服继续送“外卖”。“下雨天的时候,外卖订单量特别多,是我们最忙碌的时候,也是最危险的时候,骑着摩托车很容易滑倒。”付杰说,上个月的一个雨天,他骑摩托车送“外卖”经过八七路工商路口附近时,一辆小车没打转向灯也没按喇叭,突然从旁边拐过来,他在紧急避让时被摔了一跤,还好当时车速不快,他只是受了些皮外伤。 和付杰一样,来自安徽的孙勇也是石狮特快送外卖配送团队中的一员。34岁的他可谓是团队中的一名“老骑手”了,从刚开始每天送二三十单到现在每天五六十单。孙勇说,虽然做这一行业比较辛苦,他还是可以承受的了。在工作中,他最担心的就是客户的“差评”。“如果是因为自己的原因被差评了,我也无话可说,但有时是因客观原因被人差评,多少还是会有些委屈但又没办法。”孙勇说,市民在平台上下单后,平台就会开始计算时间,其中一部分是商家的配餐时间,另一部分是配送时间。有的市民点的东西做起来比较耗时,比如披萨。但对于点餐的市民来说,他们都会把“迟到”的原因归责到配送员的头上,心情不好时便会给差评。 当然,在送“外卖”过程中,孙勇觉得,最“难受”莫过于两件事:其一是遇到电梯坏了。在宝昌花园,因为电梯坏掉的原因,他曾爬过22楼。而他的一个同事,曾在凤凰城爬过32楼,那一上一下花的时间就超过半个小时,人爬得双脚打颤不说,还耽误了其他订单的配送时间。其二是遇到改地址的事情。据其介绍,有不少市民在点餐时往往没有注意配送的地址,系统默认的可能是上一次的地址,或者有的人在点餐后又外出了,没有及时通知配送员,在“外卖”送到目的后却又要临时改地址的。这样的事情,孙勇遇到过多次,其中一次,他爬了好几层楼后,对方才在电话中告诉他改地址,而新地址离旧地址居然有两三公里。 或许在许多市民印象中,“外卖小哥”都是男性,但在采访中,记者也看到一些女性配送员的身影,她们和其他“外卖小哥”一样,每天骑着摩托车在大街上来回奔波。 来自重庆的白晓玲曾当过一个月的“外卖小哥”。当时,她刚来石狮,因为姐姐在从事外卖配送工作,她便加入到这一行业,骑着摩托车,在石狮街头开始了“奔波生活”。刚开始,由于对道路不熟悉,她不得不借助手机导航软件来认路,以致每天配送的订单量并不多。“我一天送二三十单,和那些男同事比会少许多。”白晓玲说,当“外卖小哥”是一件体力活,女性做这一行确实比较累。有一次,她在一个小区里连续爬了几条楼梯,累得双脚都很难站稳。不过女性也有女性的优势,在她做的一个月时间里,她都没有被差评过,“我有时也超时了,但只要嘴巴甜点,主动向客户道个歉,或者离开的时候问下要不要帮忙把垃圾带到楼下扔掉。这样很容易获得客户的好感。”在她看来,虽然送“外卖”很辛苦,有时还要受委屈,但有的时候也会让人很开心,特别是当她看到客户接过“外卖”后对她露出的微笑,或者给她留下的好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