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大车间” 接纳石材小作坊 南安市水头镇建设集控基地,统一规范环保治理工作 集控基地初具规模 核心提示 石材加工是南安重要的支柱产业,环保整治一直是区域产业最为关注的问题。多年来,南安市水头镇等部门围绕粉尘整治、废水排放等问题展开一系列的治理工作。环保整治需要疏堵结合,为了解决被关停的不符合环保要求的石材加工小作坊的生存问题,近期水头镇启动了石材加工集控基地项目。“首期已经基本完工,争取近一两个月让首批30家石材加工小微企业完成入驻。”水头镇党委书记柯晓辉说。 □本报记者 王宇静 文/图 小作坊有了统一的“大车间” “入驻基地之后,粉尘排放、废水排放等工作都交给基地统一处理,我们省了心也可更加规范生产。”水头镇一家加工坊的负责人说。 据了解,该基地项目将分三期建设,首期三万平方米,已经有30家企业排队等待入驻。在工地现场记者看到,“大车间”框架已经建好。“我们把道路预留了几十米宽,是为了方便今后基地及周边其他项目更好地综合开发。”相关负责人吕志东说,基础工作已经开展了几个月,后期的厂房建设很快,为了避免偷排放的情况出现,他们会向每家企业收取固定的环保费用。为了满足当地不同小作坊的需求,租赁面积从500至2400平方米不等,希望可以尽量满足当地产业链中小作坊初级加工这一环节的生产需求。 “无论如何都必须确保环保硬件的过关。”柯晓辉反复强调。水头石材界人士透露,小作坊环保不过关又分散,长期存在肯定不利于整体石材产业的发展,可是在现有的发展态势下,这部分作坊不但解决了就业问题还对产业发展有一定的益补作用。统一规范管理可全面解决这一痛点,利于当地产业的全面升级。 能过“环保大考”才能谈升级 “环保关能过才有产业升级一说。”水头镇环保局局长黄乌只说,随着环保整治的要求趋严,该镇在年初便全面组织开展了几十场打击环境违法行为专项行动,关闭200多家“三无”石材企业。对一些压滤站开口向外、群众反应激烈或经常投诉、二次污染严重的企业进行停电停业整顿。 查处是为了更好地规范生产,全面提升当地产业的市场竞争力。黄乌只说,随着环保工作的深入民心,在群众的共同监督下,石材产业将更具发展前景。当下,不少企业主的环保意识仍需加强,新环保法推行以来也进一步明确了企业环境保护主体责任。 “产业要发展,切不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南安石材界人士说,环保意识增强之后,企业才会有更加自觉的自查行为,也才能形成从业者的道德公识。依托当地的产业基础,从设计到加工一条龙的产业化配合升级也才有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