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东南网泉州频道> 城事要闻 > 正文

南安贵峰王国明:30余载返乡办读诗班 造就“中华第一诗村”

2017-09-22 08:42:16  来源:泉州晚报  责任编辑:陈小妮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南安贵峰九旬旅外乡亲王国明:30余载返乡办读诗班 造就“中华第一诗村”

为办好读诗班,王国明倾注了大量时间和精力。

32年来,南安溪美贵峰村从平凡的村庄成为闻名遐迩的“中华第一诗村”,不仅村民长年受诗词熏陶,还吸引各地学员慕名而来。“贵峰诗村”之名归功于印尼籍华人王国明所开办的读诗班。王国明虽长居印尼,自1985年起,每年暑假必返乡开班授课,吸引4000多名学生和村民前来学习。今年,已90岁高龄的他,仍拄拐亲临第31期读诗班课堂。近期,当地有关部门将为他的感人事迹树碑铭传,以此弘扬其致力家乡教育事业的高尚精神。

忧心村民不懂诗词 决心亲自开班授课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今年46岁的王瑞芳,用闽南语吟唱着苏轼名词《水调歌头》。独特的腔调直入听众的心底,吟至动情处,低回婉转,余音绕梁,让人沉醉其中。吟毕,她告诉记者,这首词的吟诵方法受教于王国明老师。1987年,年仅十多岁的她参加由王国明创办的读诗班第二期,从此“深陷其中”。1993年,她成为读师班第一个由学生转变为老师的人,执教至今。

王国明从小对古典诗词情有独钟。1948年,时年21岁的他南渡印尼成为印籍华人。1984年,他回到阔别多年的故土过年。在与村民交谈时,他几次引用“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等诗词,发现多数年轻人竟不知如何回应。更让他惊讶的是,有些村民讲闽南语时夹杂着普通话,难以听懂。他告诉村民,推广普通话是好的,但“土洋结合”要不得,闽南语堪称古汉语的“活化石”,应保持纯正,代代传承。

“王老先生回忆起学生时代用闽南语吟唱古典诗词十分有韵味,古典诗词又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觉得何不开办读诗班,既能弘扬传统文化,又能在吟唱中传承纯正的闽南方言。”贵峰诗社常务副会长王赎回说,王国明萌生这一想法后,立即决定每年暑假在贵峰小学开班授课。为办好读诗班,王国明四处奔波,广泛搜集唐诗宋词,查阅大量古典诗词声律资料,多方求教,并自编教材、自创吟法。

分享到: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