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东南网泉州频道> 泉州要闻 > 正文

泉州泉港区不断补齐社会事业短板 增强群众获得感

2017-09-26 08:34:55  来源:泉州晚报  责任编辑:陈小妮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泉港不断补齐社会事业短板,增强群众获得感——

产城融合 巨变生辉

五年砥砺奋进,泉港巨变生辉,城区更美,民生更实,百姓更加安居乐业。图为锦绣公园。 (张九强 摄)

新学期,受益于泉港区今年施行的“普通高中免费教育”政策,全区高中阶段的5671名学生人均减免学杂费近800元。“上高中不用交学杂费”成为当地群众交口相传的好事。

在过去的五年里,以石化产业闻名的泉港区,民生不断改善,社会事业取得长足发展。

该区注重教育投入,在全省率先实行从小学到普通高中阶段共12年“普惠制”免费教育,家有读书郎的家庭普遍从中受益;致力提升教育质量,针对城乡师资力量失衡问题,泉港区实施教师队伍素质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加强名师名校长培养,推进集团化办学、教师校长校际交流、“小片区管理”“农村薄弱校委托管理”等模式,以先进校带薄弱校,逐步缩小城乡、校际差距,实现教育质量整体提升;致力提升教育事业的发展层次,与福州大学联办的福州大学石化学院(泉港校区)涵盖本科及硕士、博士研究生等不同层次教育教学,将为泉港乃至全省石化产业发展培养所需的专业技术人才,不仅带动石化产业转型升级,而且有力地提升泉港区教育事业的发展层次。

在百姓十分关切的医疗卫生事业上,泉港区政府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正式签署联合办医战略协议,组建福建医科大学附一闽南医院—泉州市泉港区医院医联体,确保区内群众就近获得优质高效的服务,让“大病不出区”,让“看病不再难”。

据悉,该区每年把80%以上本级财力用于民生,在教育、文化、卫生、社会保障等各项社会事业方面频出实招、狠抓落实。率先实行“先看病后付费”诊疗、“互联网+”居家养老助残服务、社会救助统筹联动等,“救急难”被列入全国综合试点。五年来,泉港投入4.6亿元,完成148件区级为民办实事项目,建立高龄补贴、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慈善救助、松柏助学等制度,受益群众达6万多人次。

不断补齐的社会事业短板,不断增强的群众获得感,见证了泉港区在推动基本民生向质量民生转变的实效,一座“产、城、人”融合发展、宜居乐业的滨海新城初见雏形。

□记者 陈淑华 通讯员 刘泽阳

看点

从“小村镇”向“新城区”变迁

过去的五年,泉港城乡面貌从“小村镇”向“新城区”变迁。目前,已基本建成12平方公里城市南部生活区,城镇化率提升至50.9%,森林覆盖率达41.19%,7个镇(街道)全部获评国家级生态镇。

2014年,泉港被列为泉州市“产城联动新城区”改革试点,2016年,泉港又被确定为全国首批58个产城融合示范区之一。如今,主城区已经形成了六横六纵的公路交通网,现代化社区高楼林立,学校、医院、大型商超、电影院、植物园、锦绣广场等配套设施不断完善。2017年,泉港年度投资78亿元用于城市建设,着力构建“一中心四组团”和“四星拱月”的城市发展空间布局,打造宜居泉港。力争至2020年,中心城区建成面积达20平方公里,城区人口达20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60%以上,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

产业发展与城市建设互为支撑。统计数据显示,五年来泉港新增年炼油能力200万吨、乙烯年生产能力100万吨、化工基础原料年生产能力326万吨,工业增加值134.4亿元,石化企业利润达到81.5亿元。随着南山片区、泉港石化工业区安全控制区、百亿粮油纺织高新技术等重大产业建设的推进,千亿产业集群产生的经济效益将为泉港城市发展注入更多活力。 (陈淑华 刘泽阳)

分享到: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