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东南网泉州频道> 县市新闻 > 正文

安溪:不再唯茶是农

2017-09-29 07:50:31 谢婷 吴清远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陈小妮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接二连三”,向规模要效益

在长坑乡山格村陈连德的淮山地里,老陈讲起他的“淮山经”:以前村民基本种茶,2008年开始,政府对现代农业的号召和扶持开拓了他的思路。2009年前,他也种了3亩淮山,去年每亩纯收入近3万元。

“从2003年开始,山格村先后成立淮山加工厂、合作社、产业促进会和技术研究会等。”谈起山格淮山的产业化之路,山格村淮山产业技术研究会会长陈主义如数家珍。

2011年,安溪长坑又成立安溪山格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开发淮山酒和淮山月饼等系列产品,并与福建乾龙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达成投资总额4200万元的合作协议。

在厦门巷北工业园区的福建凯悦食品公司,车间里正在加班加点赶工交货,淮山薯片、淮山营养粉、淮山酥等淮山的一系列创新产品,源源不断地从生产线上流出;而淮山米粉交由安溪湖头的米粉企业代工;淮山面线、淮山挂面则委托晋江安海的食品企业生产。

“通过与传统工艺的结合,以淮山为主要原材料,委托专业的食品生产厂家制作成米粉、面线等传统食品。”长坑乡党委书记陈鲜明说,淮山业界新推出的系列加工产品,很受消费者青睐。

不是天女散花,而是规模经营,形成优势。农业结构调整是否成功,关键看效益。效益从哪里来?规模经营是重要途径。

“两三年间,安溪淮山种植面积近2万亩,产值达3亿元。可以预见,淮山将有可能成为与铁观音齐名的农业品牌。”福建省商业联合会秘书长黄先生认为。

无独有偶。新世纪初,米粉生产经营仍然停留在落后的产销形态:生产上,操作间基本上是手工作坊式;经营上,主要是由粉贩子经手转卖。

“作坊式的生产模式加上品牌意识淡薄,产业发展的弊端逐渐显露。”湖头镇镇长李瑞谦认为,要想做大做强米粉产业,就必须走品牌经营之路。

2009年,借助“湖头米粉”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的东风,湖头镇积极引导米粉加工户依托精细的分工、流水线式作业、标准化和规范化的生产,实现产业规模化。

不难发现,山格淮山、湖头米粉的成功,在于把工业化的理念引入农业,走出了一条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之路。

对此,高向荣表示,在产业融合模式下,安溪积极进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规模经营、加工转化、品牌建设等举措推进,不仅有效实现了去库存、降成本、补短板,而且引领了新的消费需求。

科技创新,不再靠天吃饭

“进行农产品精深加工,必须补齐科技短板。”安溪县农业与茶果局局长陈志明说,近年来,安溪在依靠科技创新、促进农业提质增效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山格村的淮山采用PVC管横式种植法,让淮山横着长。首批用PVC管种植淮山的农户陈登水说,这项技术减轻了劳力付出,又增加了收入。

陈登水说,以前在淮山收获季每天只能挖60多棵,现在可以收获几百棵;以前每亩地最多种1000株,现在能种1600多株。

光有种植并不够,提升农产品附加值,抵御市场风险,靠的是不断创新的产品深加工。在这一理念的指引下,安溪的淮山开始大步迈进现代工厂。

淮山精装、淮山原薯、淮山营养米粉、淮山手工面线、淮山营养粉、淮山酥等淮山系列创新产品,已经出现在泉州各大商超。

“淮山系列产品很受消费者青睐。”产品委托生产商、福建凯悦食品公司老总陈国展如是说。

此外,龙门镇通过组建绿色无公害茭白研究所,聘请专业技术人员,指导茭农发展茭白深加工,兴办企业实体,延伸茭白产业链。

湖头米粉好吃,却只有晴天才能制作好米粉。不过,随着科技创新,这一窘境正在逐渐成为历史。

走进董明暖的晒场——室内风干房,其生产方式令人耳目一新:一竹匾一竹匾米粉正恣意享受着“秋风”的吹拂……可全程记录,全自动调控出最佳的温度、风力、湿度。这得益于他的发明。

“我发明的自动循环风干除湿一体机获得国家专利,可人造秋风。”董明暖自豪地说,“只要100平方米厂房、30名工人,米粉的日产量可达1000公斤。”

如今,随着该风干机在全镇推广,米粉加工户靠天吃饭这一局面彻底被打破,人造风风干制作的米粉正源源不断地销往全国各地。

分享到: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