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东南网泉州频道> 城事要闻 > 正文

蔡尚思:永不毕业的世纪学人

2017-10-16 08:33:29  来源:泉州晚报  责任编辑:陈小妮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学生们在蔡尚思铜像前朗读,接受励志教育。

在当代学术界有“北钱南蔡”一说,“北钱”即北京之钱钟书先生,“南蔡”就是在上海的蔡尚思先生。蔡尚思,1905年11月10日生于德化县浔中镇浔中村诗墩,是我国著名史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曾任复旦大学历史系主任、副校长、顾问。蔡尚思治学勤奋严谨,90余岁仍笔耕不辍,被称为“永不毕业的世纪学人”。2008年5月20日,蔡尚思先生在上海去世,享年104岁。

为了纪念这位德化籍大家,德化县新创办的一所县直属小学就取名“尚思小学”。学校于2010年8月竣工,以尚行、尚学、尚思、尚进为校风。德化蔡尚思励志馆于2015年开馆,免费对公众开放。

以死抗婚 北上求学

走进位于尚思小学内的蔡尚思励志馆,进门就可以看到一尊蔡尚思先生的半身铜像。铜像微微前倾,好似正在倾听下方后辈们的琅琅读书声。

蔡尚思先生生于德化的普通农家,1925年,他看到报载清华大学开办国学研究院招生的消息,决定前往报考。但当时他的这个想法受到父亲和族亲们的反对,蔡父甚至要让他成婚以断求学的念头。蔡尚思求学心坚,以死抗婚,最终蔡父让步,并想方设法凑了100块银圆,让他外出求学。

1925年到1928年,蔡尚思在北京自由听讲,并相继考入孔教大学国学研究科和北京大学国学研究所,曾受业于陈垣、陈焕章、王国维、梁启超等学术界名流。蔡元培极为赏识蔡尚思,1929年写信给胡适道:“蔡君尚思,旧在北大国学研究所用功,草有《孔子人生观的哲学》等,欲就正于先生,敬为介绍,务请进而教之。”

蔡尚思励志馆以照片等各种形式纪念这位德化籍大家

永不毕业 身体力行

“永不毕业,长葆青春”是蔡尚思先生的座右铭。他的一生从未中断过学习,即使躺在病床上。

蔡尚思勤敏好学,1934年住读南京图书馆一事被当时的学术界广为流传,成为一段美谈。据介绍,当时的南京图书馆是可以让专家学者长期住馆读书与搜集所需要的资料。在整整一年的时间里,蔡尚思几乎天天读书达十六七个小时。当时的图书馆馆长感其勤奋,特批这位年轻人住读于馆中。

在这一年的时间里,蔡尚思读完了除诗词歌赋之外的历代文集数百万卷,从中抄录中国思想史资料数百万言。馆长惊叹:“前既无古人,后也恐怕难有来者了。”

蔡尚思先生非常重视图书馆,将其称之为“太上研究院”,为终生最高学府。任教复旦大学后,他也是复旦图书馆的常客,有时一坐就是一整天。即便是年逾九旬,他还自己搭公交车前往图书馆。“年龄有老学无老,健在不休死后休,”他曾这样说道。

他曾自称为“百岁忘年人”,认为人一要练身,二要养心。

他说,文人学者也很需要健身锻炼,以便延长其“学术生命”,因为学术生命是第一生命,肉体生命是第二生命;肉体生命是为学术生命服务的,而不是为活命而活命的。他身体力行,打破了书生手无缚鸡之力的传统形象。

在蔡尚思励志馆,有一口青色的大陶缸。在平常人家,这个大陶缸是用来装水或制作酱菜的,但蔡尚思先生家的这个大陶缸,却是他的泡澡缸子。据尚思小学副校长欧阳彩云介绍,这口陶缸陪了蔡先生半个世纪。每天清晨,蔡先生都要在缸里泡冷水浴,只露出个头,做各种动作。直到他96岁那年,在家人的劝说下才停止。

心系故乡 捐赠图书

“我家内洋偏于东,三面环山包围中。茫茫远望县前岭,天然美景胜画工。”——《回忆故居》

“李道泰墓缨溪宫,相近相对不相通。山色水声悦耳目,幼时流连老想忘。”——《回忆缨溪》

蔡尚思先生出门求学后,就很少回故乡,但故乡依旧是他一辈子魂牵梦绕的地方。1986年8月,他在复旦大学写下这两首怀念故乡的诗,托寄回故乡。

他爱读书,也关心家乡人的读书情况。上世纪八十年代,他得知家乡图书馆藏书有限,乡亲们的精神文化生活较为贫乏,遂邀请家乡文化工作者到他位于上海的家中,和他一起整理挑选藏书。众人在一个多星期的时间里,一共整理出1000多册涉及历史、哲学、文学等各方面的藏书,捐赠给德化图书馆。

声 音

追求真理 追求进步

·复旦大学原党委副书记 王小林·

蔡尚思的一生,是现代中国爱国知识分子不断追求真理、追求进步的一生,是对国家和人民事业忠心耿耿、奋斗不息的一生。他不仅是一位优秀的共产党员,还是一位在思想文化史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专家、学者。他的人生经历和学术成就,给我们留下了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尤其是他“永不毕业,长葆青春”的治史、为人原则,以及执着追求真理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尊敬和铭记在心。

(记者陈明华 通讯员林冬辉 文/图)

分享到: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