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晋江普照社区“爱心食堂”,老人正在打饭菜。 建议篇 记者了解得知,“爱心食堂”深受当地村民欢迎,尽管爱心人士慷慨捐资捐物,但资金来源还是相对单一,“爱心食堂”能否长久运营下去还是个未知数。对此,不少专家提出了建议。 优良传统代代传 扶老济困成趋势 “近年来越来越多爱心人士积极加入到扶老济困的慈善事业中,这是因为闽南人乐善好施的风气在民间代代相传,已经成为一种优良的传统。”华侨大学通识教育学院副教授肖北婴表示,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富了起来,有了一定经济基础后,更多人意识到慈善事业有助于促进社会良性发展,是对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补充,因此有更多企业家、热心市民主动加入到慈善事业中来。 社会各方共参与 促使可持续运营 市政协委员、泉州师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戴青兰表示,“爱心食堂”作为公益项目,目前来看,资金来源较为单一,单靠爱心人士这一方力量很难长久维持。她建议,从长远考虑,政府相关部门应在其中起到主导作用,加大扶持力度,引导企业、市场等多方力量共同维持爱心食堂的可持续运营,如引导民间力量成立专项基金,建立长久的保障性机制。 记者从泉州市民政局养老事业科了解到,今年,市政府出台《关于加快养老事业发展实施意见》,其中,整合完善服务功能是重点任务之一。《意见》指出,充分发挥社区综合公共服务平台作用,统筹行政资源、社会资源、市场资源等,实现服务效益最大化和服务功能多样化。依托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照料中心等,通过整合社区内教育、科技、文化、体育、康复、餐饮等为老服务资源,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医疗卫生、康复护理、文化娱乐、教育、精神慰藉、体育健身、餐饮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服务项目。各县(市、区)应采取政府补贴、慈善捐助、社会支持等方式支持兴办助老、为老服务项目。2020年,居家社区基本养老服务覆盖全体老年人。 加强规范化指导 营造社会养老氛围 戴青兰也建议,相关部门还需加强对“爱心食堂”运营的指导,如老人膳食营养搭配、日常运营模式,使其规范化运作。同时,加强宣传,大力倡导各种新闻媒体和网络平台,灵活运用多种形式,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并参与敬老、养老的浓厚氛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