庙内主祀清溪显佑伯,曾被敕赐袍冠玉印,声名远扬;城隍庙既有促使百姓安居乐业的教化功能,也有反腐戒贪之用 每块匾额都在揭示城隍庙的功用 城隍,闽南百姓称之为“城隍爷”,是中国民间和道教信奉的守护城池之神。古代,凡有县的地方,必建有城隍庙。安溪城隍庙,古称“清溪城隍庙”,始建于后周显德三年(956年),迄今已有千余年历史,古时这里曾浓缩了一座城市居民的精神追求。 □本报记者 吴拏云 文/图 悠悠千载庙史 一提起城隍庙,很多人会不由地联想起那表情冷峻的黑白无常,以及肃穆威严的城隍爷。有些地方的城隍庙内外,还会布置得如同古时的衙门:有六扇黑漆门、堂鼓、火签、惊堂木等物,正殿城隍爷神龛左右,还侍立着判官、无常、执杖鬼等,门禁森严。令人一脚踏入,自然敛神收心,肃然起敬。据中国道教协会会长任法融介绍,“城隍”是中国神话中守护城池的神,专司人间善恶之记录、通报、审判和移送之职。古代城隍文化的内涵,其实就是代天理物,赏善罚恶。 安溪城隍庙,古称清溪城隍庙,内祀城隍伯主,始建于后周显德三年(956年),为福建最早兴建的城隍庙之一(据《八闽通志》及州府志载,安溪城隍庙始建年代在全省仅迟于长汀县城隍庙和福州城隍庙)。原庙址位于县治东,新庙址则位于安溪县城凤冠山麓东岳寺东侧,与东岳寺并列,坐北朝南。新庙建筑殿宇嵯峨,五进殿堂,顺山势递升,气势雄浑。 |
分享到: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