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东南网泉州频道> 城事要闻 > 正文

泉州鲤城常泰街道“九十九间”洋楼见证赤子心

2017-11-03 14:50:02  来源:泉州晚报  责任编辑:陈小妮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九十九间”洋楼见证赤子心

“九十九间”独具特色,见证了陈氏几代人的爱国情怀、赤子之心。

在鲤城常泰街道,提起“蔗园”很多人可能不清楚,但是一说到“九十九间洋楼”,许多人总能指出它的方位。从五星社区向着紫帽山方向走去,穿过古榕和康乐亭,一排建筑映入眼帘:四座洋楼与三座古大厝合成一个庭院,整齐、宏伟、别致,这就是“蔗园”。

这些独具特色的建筑,见证过一个家族的成长,也蕴含着陈氏几代人为善积德、爱国爱乡的赤子情怀。

□本报记者 廖培煌 通讯员 庄玮瑜 文/图

海外打拼 回乡兴建“九十九间”

“我曾特意数过,4幢洋楼房间的数量真的是99间。”社区工作人员老张说,古时只有皇宫才能有100间房,民间房屋数量再多也只能称“九十九间”。大概是这样的传说盛行,“九十九间洋楼”反倒比“蔗园”之名传播得更响亮。

“九十九间洋楼”是陈乌生一家兴建的。陈乌生是常泰街道五星社区斗南陈氏家族第一个前往印尼的人,20岁时就到大姐夫在泗水惹班埠的土产店打杂。几年后,他成立了“印尼信记陈乌生有限公司”,主要做糖的买卖。

后来,陈乌生的长子陈正宗到印尼帮忙,并将公司从惹班迁到泗水,扩建仓库,做起咖啡贸易。有一年,当地咖啡市场不景气,陈正宗反其道大量收购,等到行情好转时再售出,赚了一大笔钱。

因为父子俩的商业天赋加上良好信誉,公司迅猛发展,成为20世纪30年代该埠排行第三的华人大公司。

风光背后藏着无数心酸,陈乌生父子初到泗水,起早贪黑,挑担沿街叫卖。那时没有电灯,为了省钱,父子俩舍不得点煤油灯,摸黑烧饭,用炉火照明,白饭配咸菜就是一餐。

1934年,基于父亲“回馈家乡,安定故里”的心愿,由“信记”公司筹资,陈正宗开始在家乡主持建设四座洋楼,也就是“九十九间洋楼”。

洋楼建成后,和三座古大厝合成了一个大庭院,成就了斗南独特的风景,“因为当时这一片区是蔗糖加工厂,甘蔗林立,因而以‘蔗园’来命名。”2008年,该建筑群被列入福建省首批近现代优秀建筑保护名录。

分享到: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