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东南网泉州频道> 城事要闻 > 正文

泉州台商投资区海上见义勇为工作室 从海上救回40多条生命

2017-11-30 07:47:31 陈旻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陈小妮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泉州市台商投资区海上见义勇为工作室

3年他们从海上救回40多条生命

张世天(左二)和工作室的伙伴们。

东南网11月30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陈旻 文/图)近日,泉州台商投资区海上见义勇为工作室收到了一面绣着“见义勇为 品德高尚”字样的锦旗。送锦旗的是仙游县的一位小伙子,今年7月16日傍晚,他和几位朋友一起到惠安台商投资区前见村附近海域游玩,原本水性不错的他,竟然经历了一场格外凶险的死里逃生。辗转多 日,上月中旬,他终于把锦旗送到了救命恩人们的手中。

像这样的锦旗,工作室的墙上,已经挂满了。3年来,工作室的成员——一群来自泉州市台商投资区张坂镇前见村的村民,已经从海上救回了40多条生命。

自发组织救助队

泉州市台商投资区海上见义勇为工作室的前身是“前见革命老区海上义务救助队”。队长张世天组建救助队,起源于一次意外的救援。

张世天清楚地记得,那是2014年农历六月十五,正值天文大潮,前见村附近海域风浪滔天。从小在海边长大的他照例去海边散步,隐约听到呼救声。循声而去,他发现有两个人被困在海中的礁石上。原来,两位外地游客退潮时从海边沿着沙滩一路走上礁石游玩,没想到涨潮后海水淹没了去路,礁石成了孤岛,不断上涨的海水就快把礁石淹没。更糟糕的是,在旁边的另一块礁石上,还有4个同样不会游泳的家人被困。

谙熟潮汛的张世天知道,天文大潮涨潮之时,单靠他救不了所有人。他立刻叫自己的叔叔回村取绳子,并通知村民,自己则泳到礁石上安抚被困者。绳子取来后,受困者拉着绳子,他和乡亲们来回接力,他在水里游,乡亲们在岸上拉,慢慢把这一家子都救上岸。

“那一天救了人后,我心里很感慨。如果我没有恰好走到附近,这一家6口能不能回家就不好说了,活生生的人命啊。”张世天说,随着公路修到村庄边,原来只有本村人下水的岸边,渐渐有了外地游客,他们大多对大海的凶险一无所知;前见海域看似平静,退潮时沙滩美丽迷人,实则有礁石、暗流、漩涡,水文情况非常复杂,如果不了解地理情况,遇上大潮,泳池里的好手都很难自救。

“我不想让这样的情况再发生,决定组织村里熟悉海域的渔民一起来应对。”于是,张世天自掏腰包购买了绳子、手电、救生圈等简单的设备,召集水性好的热心村民组成了救助队。大家每天轮流到岸边巡视,并让在近海养殖的队员日常值班,一旦发现有人遇险,立刻互相通知组织营救;在台风来临前,则组织队员到岸边劝离游客。

张世天的家人十分支持。他的叔叔、弟弟、堂弟和4个堂叔都参加了救生队,连不会水的女儿也成为救助队的志愿者,担任救助队的资料员。

一开始,村里也有不理解的声音。“当时,有人笑我们傻,救人搞得浑身湿哒哒,不但没钱赚,连个猪脚面线都吃不上(闽南传统习俗用猪脚面线致谢);还有人说我们身为海边人还跟龙王爷抢人,这‘不太好’……”副队长庄松彬已经51岁了,多次参加营救。他介绍说,随着队员们静静地救起了一条又一条鲜活的生命,在获救者与家人的感谢与热泪中,嘲笑的声音渐渐消失了,在行善积德的朴素思想下,越来越多人加入了队伍。

如今,救援队已经有53名队员,大多是前见村的青壮年,有渔民,也有进城当上老板的年轻人,还有做后勤工作的2位女志愿者,最年长的志愿者已经66岁。除了张世天捐赠20多万元,还有19人陆续为救援队捐款,用于购买救生物资、在沙滩边设置并定期更换警示牌等,而他们的全部回报就是那一面面来自全国各地的锦旗。

这个架子上的救生设备是工作室的全部家当。

海上救援艰险多

在工作室的墙上,除了值班表、花名册、锦旗,还挂着两张醒目的感谢状。它们来自澎湖地区两岸交流协会理事长,感谢状分别对队长张世天和整个救助队表示感谢。

那是2015年的元旦,张世天的爱人一大早听到海边有异样的马达声。张世天赶紧骑摩托到海岸边,发现有一艘白色游艇。上船一看,游艇上有一人,已经昏迷。张世天当即致电120,在医护人员的抢救下,昏迷者转危为安。艇上的人是来自澎湖的吴先生,当天他独自驾驶游艇出海,突发脑溢血,船只失控漂到了前见海域。若不是张世天等人及时发现、救援,后果不堪设想。

工作室的记录本里记载的获救者中,有擅长游泳的壮年,有同时落水的一家人,有眼看孩子落水自己也情急跳海的母亲,也有几个想不开特地来蹈海轻生的人……队员们冒险救人之后,忍不住教育他们要敬畏大海、珍视生命。

幸运的是,大多数施救对象都平安无事,只有1人不幸遇难。“那名遇难者下海前喝了酒,救上岸时已经没气了。听到他亲人的哀哭,参与救助的队员们心里都非常难受,现场捐款给家属办后事。”张世天说,他们不想让哭声在这片沙滩响起,所以每次下水他们都拼尽全力;日常还组织练习单手托重物游泳,提高救人的技术。

夏季是海中遇险的高发期。今年7月16—19日,短短3天就有6人在前见海域遇险。7月16日,张世天救起了2名来自重庆的游客,陪游客在边防所作笔录时,又收到通知有人落水了。

“落水者和朋友傍晚时分下海游泳,不知何时失踪了,他的朋友已经在原处找了1个多小时还没有踪影。”张世天说,“那时已晚上8点,海面一片漆黑,我们判断人应该已被潮水带走1公里左右。听说落水者是刚退伍的小伙子,会游泳,体力也不错,我觉得他应该有希望生还。”

张世天带上头灯,顺着潮水的方向游出了1公里,果然听见了微弱的呼救,循声找到了载浮载沉的落水者,拉着他绕开海流又游了1公里多才回到海滩。“那天晚上,很多人在海滩上等候我们。可能用时过长,回来后我精疲力尽,趴在沙滩上休息了好久,听着大家热烈的掌声。”张世天说,这一次救援,自己想起来都心惊肉跳。

工作室在前见沙滩附近的礁石、暗流处设置了警示牌并定期维护。

水上救生需要专业支持

“说实话,我救人只是仗着水性好、对海域熟悉和一腔勇气,但救的人越多,我越觉得凶险,所以每次救人大多是自己下水,不敢让队员们背负太多风险,有很多人想加入队伍我也不敢同意。”张世天说,“因为我知道,海上救援还需要专业的支持,不能用命去换命。”

11月初,记者前往工作室所在的前见村。秋末冬初的一场冷空气,在前见海滩边掀起近2米的浪,人迎风站在沙滩上,难以站稳。海滩边2间小小的铁皮屋,是工作室的所在地,用木棍和塑料布围成的“厕所”被海风吹得哗哗作响。工作室里有一个架子,摞着3个专业救生圈、8个小救生圈、2卷绳子、1个担架、9件救生衣和几个头灯、对讲机,这些是救助队的全副“家当”。

“在这几年海上救援的经历中,我们越发觉得大海凶险、人力有限,在和泉州市其他海域的救生队交流时,我们了解到他们已接受过专业培训,有的还配备了专业的救生设备。”张世天告诉记者,专业救生队大多有远距离手电、望远镜、救生艇、救生杆等设备,能大大节省救生员的体力,有些海上救助站还建有瞭望台,能更方便找到落水者,但靠他们自己的力量,很难配备齐全。

“水上安全救生是一门专业技术,会游泳的不一定会救生,能救生的不一定会急救,必须经过专门的培训。水上安全救援专业性强、危险性高且救援时间极其紧迫,只有科学、迅速、有序、安全的救援,才能在短时限内拯救濒临死亡的生命。”福建省麒麟减防灾救援服务中心的陈高辉介绍说,非经专业训练的救生行为存在很大风险,希望从事水上救生的志愿者们可以到红十字会接受专业培训,并考取水上救生员执照,在救人的同时对自己做好保护。

“我们这一带的海岸线(崇武海岸)入选中国最美八大海岸线后,游客暴涨,从去年的70万人次,今年上升到180万人次,旅游安全的压力非常大。”泉州台商投资区的宣委王明畅,也是张坂镇的“片长”,“这些义务在海上救助的队员们,每当有险情都是快速反应、随叫随到、每天轮值,非常难得,政府和群众都非常感谢他们。对于他们需要的培训与设备,我们会不断想办法尽量配备,并且加强镇、村干部和义务救助队之间的联系、配合。”

分享到: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