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丝绸之路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启动 117项 各路传承人泉州亮绝活 黑瓷作品上绘出“丝路” ■早报记者 许奕梅 王盼琛 文/图 昨日上午,海上丝绸之路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在泉州府文庙启动。启动仪式以泉州非遗项目笼吹表演拉开序幕,泉州掌中木偶戏、南音、泉州拍胸舞、火鼎公婆等非遗项目陆续登台表演。启动仪式后,嘉宾们来到府文庙内,逐一参观了云南白族扎染技艺、广东内画技艺等国内非遗项目,以及7个国家的非遗项目。 据了解,此次非遗展分泉州府文庙和鲤城区文化馆区、新门街花灯馆、通政巷苏廷玉故居等四展区,参展项目共117项。其中文庙东西庑内可以看到包括来自土耳其、突尼斯、柬埔寨、越南、伊朗、尼泊尔、巴基斯坦等7个国家的非遗项目。 50岁土耳其艺术家 水中作画引围观 在一盆水上,用笔刷先后沾上三四种颜料后撒落在水中,颜料瞬间随水波晕开,瞬间化作一朵朵美丽的花朵,在水中袖曼起舞,绽放出一份让人疼爱的艳丽。随后再用锥子在水面上轻轻划拨。等到水上图画完成后,再将一张普通的白纸盖在上面吸取颜料,然后再将纸慢慢抽离水面,一幅神奇的“水中画”就完成了,引来现场市民啧啧称赞。 这就是土耳其几乎失传了的Ebru——湿拓画,也称作大理石花纹纸艺术。这种古老的绘画技法最早被用做《古兰经》封面的纹理布面,十四世纪经丝绸之路穿越伊朗带到安纳托利亚,流传到了土耳其。 而将它带到泉州的是土耳其当地艺术家Esin SEVGIN。今年50岁的她自35岁开始自学这项非遗艺术。她介绍,能在水中作画的秘诀就在于,作画前将一种叫“高尔”的物质放入水中,让它充分溶解。“高尔”可以把水和油质颜料分层,让其相互间无法相融。而“高尔”与水比例的把握,则是体现画者功力的关键因素。而水中作画看起来随意,若没有高超技艺,是无法达到预想的艺术效果的。 |
分享到: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