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丝绸之路货币与贸易展昨开幕,展览时间截至本月31日
海丝有多繁荣 让“钱”来告诉你
南海一号上出土的钱币
■早报记者 罗倩雯 王盼琛 文/图
海上丝路贸易的发展离不开货币,它们的存在表明:由古及今,海上丝绸之路既是一条贸易之路,也是一条货币交流之路。
昨日上午,“梯航百货万国商——海上丝绸之路货币与贸易展”开幕式在泉州海交馆伊斯兰文化陈列馆举行,展览时间截至12月31日。据介绍,该展览作为第三届海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的联动项目,由中国钱币博物馆、福建省钱币学会和泉州市政府联合举办,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和泉州钱币学会承办。
银制头饰
向社会各界征集
海丝钱币656枚
海上丝绸之路历史跨越千年,史料非常丰富,由于年代久远,不少历史货币稀少珍贵,且分散在各地博物馆和私人藏家手里,查找收集整理工作难度大,对举办展览和获取实物图片提出了较大挑战。
“我们自2016年起开始查找收集海上丝绸之路货币贸易相关研究资料,召开学术研讨会、工作座谈会达16次,广泛征求和听取泉州钱币学界和海外交通史专家、学者意见,修改完善的展览大纲通过了中国钱币博物馆组织专家的评审和肯定。”据展览的工作人员介绍,在前期普查收集期间,共向社会各界征集海丝钱币656枚,中国钱币博物馆也协助征集或借展部分重要展品。
南宋沉船上的货贝
近现代的“侨批”
贸易货币背后
彰显繁盛泉州
五代十国时期,闽国在泉州铸造永隆通宝,铸造地就在现在的承天寺;宋代中国人发明的纸币,到元代成了货币的主体,当时中国的纸币也能够在国外流通,可与沿线国家的货币进行兑换;明清时期,随着欧洲大航海时代的开启,大量白银从闽粤沿海流入中国;到了近现代,包括泉州籍华人在内的海外华人华侨则通过“侨批”把海外游子的心与家乡家人紧紧系在一起。
“每一封‘侨批’都有一段故事,其中不乏一些感人至深的亲情故事。”据泉州华侨历史学会常务理事黄清海介绍,“侨批”是一种海外华侨华人汇寄至国内的家书暨汇款的纸质文物。侨批业服务非常到位,都会登门收件和派送;在侨乡,侨批员一户户登门派送后还要拿回批寄回海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