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子两代接力 海外传播南音 ——新加坡湘灵音乐社艺术创新之路的背后 《九歌·意象》剧照 在第十二届泉州国际南音大会唱上,新加坡湘灵音乐社献上两场跨界音乐剧《九歌·意象》专场演出,该剧是首部海外南音创新剧目回到“南音故乡”泉州献演,备受海内外弦友好评。 此次大会唱结束后,新加坡湘灵音乐社社长丁宏海带领20多名社员,回到丰泽区东海街道后厝社区丁马成故居,为乡亲们献演了一场《丁马成南音作品》演唱会,以此纪念已故社长丁马成逝世25周年。此次活动吸引了中央音乐学院、福建师范大学、泉州师范学院等专业院校专家和泉州地区12个协会弦友代表参加。 丁马成是新加坡南音革新史上的先驱,在东南亚南音界享有盛誉。1992年,丁马成辞世后,其子丁宏海继任湘灵音乐社社长,携手丁马成高徒王碧玉等,继续传承、创新发展南音。他们父子40余载接力传播南音,正是海外泉州乡亲弘扬乡音、凝聚乡情的缩影。 丁马成:推动南音在新加坡走向“复兴” 《丁马成南音作品》演唱会由一曲深情的《感怀》拉开序幕,该曲曾于1983年在英国北威尔斯举行的第37届兰格冷世界民族音乐及歌乐比赛获民族独唱组第三名,成为首次在国际乐坛获奖的南音作品。 “这件作品可谓丁先生自身的写照,虽面临遍地荆棘,仍以豁达、积极的心态面对未来。”湘灵音乐社副社长兼执行总监王碧玉十分喜爱这件作品。1978年,丁马成出任湘灵音乐社社长后,结合古曲新词对南音进行改革创作,在他的积极推动下,南音在新加坡开始走向“复兴”之路。 丁马成一生创作南音作品近300首,编辑出版《南管精华大全》(上、中、下三集)和《丁马成作品选集》传世。此次演唱会还精选了《何日君再来》《郎归夜》《朗诵》《聚散两依依》等作品,精彩的演出赢得了现场观众的好评。“丁马成作品朗朗上口,易于流传,多以闽南民俗、怀乡情结和自身经历创作,在东南亚南音界影响很大。”泉州市曲艺家协会主席尤春成协助组织此次活动,据他介绍,2002年我市还举办过丁马成作品大奖赛,为南音申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助威。 丁马成生于1916年,少年时期在一位年长弦友熏陶下爱上了南音。18岁移居新加坡后,南音成为他在异国他乡打拼时割舍不断的乡音。上世纪70年代,事业有成后的丁马成深觉南音在新加坡受西洋音乐冲击日渐式微,必须改革。1977年,在他倡导下举办了首届亚细安南乐大会奏,备受东南亚弦友支持。1987年,丁马成荣获新加坡文化奖。 丁宏海:致力于南音梨园戏在海外传承创新 “湘灵音乐社可以说是已故丁马成社长一手扶持、用心浇灌,才得以成长,并成为新加坡继承与弘扬南音的著名艺术团体。”该社艺术总监林少凌说。 丁马成辞世后,丁宏海继续致力于南音和梨园戏等中华传统艺术在海外的传承创新。湘灵音乐社于2000年举办新加坡国际南音大会唱,2015年举办首届新加坡国际青年南音展演等,并受邀到美国、日本、法国等10余个国家和地区巡演,在国际上享有广泛的声誉。2017年,该社荣获首届新加坡华族文化贡献奖“团体奖”。 “父亲十分热爱南音,并热心于故乡建设,出资兴建家乡小学、碾米加工厂等公共设施。”丁宏海说,湘灵音乐社延续创新精神,凝聚社会贤达,也得到不少乡贤的支持。 丁宏海说:“虽然父亲辞世已久,但湘灵音乐社一直受他精神的鼓舞,秉承着传承、发展与推广南音与梨园戏的使命,扩大南音在海外的影响力。” 据悉,《九歌·意象》作为第十二届泉州国际南音大会唱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海外首部以南音为素材创作并莅泉交流演出的作品,以屈原的诗歌为创作蓝本,以现代跨界艺术概念,结合泉州南音与梨园戏曲进行演绎,给家乡观众带来耳目一新的视听盛宴。 □记者 陈智勇 文/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