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海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圆满落幕
海艺节尽展泉州魅力 家门口畅享文化盛宴
论坛上,大咖们“论剑”海丝。
舞台上,中外艺术家们倾情献演;展厅内,各类艺术品琳琅满目;论坛上,大咖们“论剑”海丝,跨国交流……第三届海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以下简称“海艺节”)自10日开幕以来,让泉州人民在家门口畅享一道又一道“文化大餐”。
这是一次艺术的盛会。来自30多个海丝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数十个演艺团体,聚集泉州,巡回演出,场场爆满,令人回味无穷;而百余名中外专家、学者,纵论海丝文化,“艺术交流无国界”,思想碰撞,妙语连珠。
这是一个人民的节日。“海艺节”期间,泉州市直各单位、县(市、区)的联动项目达60多项,分布在全市范围内,形成中心城区全面铺开、周边县(市、区)联动呼应的“一台戏”,而且全部免费向海内外宾客和广大市民开放。
这是一场全媒体狂欢。以海丝文化之名,泉州站在世界舞台的聚光灯中,境内外39家主要新闻媒体214名记者聚集泉州,把“海艺节”变成报纸上的文图和屏幕上的镜像,“海丝”成为各大媒体新热词。这一刻,泉州在和全世界约会。
■记者 张素萍 林福龙\文 王柏峰 庄丽祥 吴嘉晓\图
九日山祈风(蔡永怀/摄)
国际木偶节精彩纷呈
向海而歌 泉州搭建文化交流平台
文化传承与艺术交流无国界。
“今天,我们在泉州这座‘海丝’城市讨论艺术的交融与创新是非常应景的,因为早在千年以前,泉州就是东西方文化密切来往的见证……”诚如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在海上丝绸之路艺术发展论坛上的这段演讲,跨越千年光阴,泉州这一海丝重要门户城市再度敞开怀抱,为沿线国家搭建文化交流平台。30多个海丝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加盟”,使泉州人的“朋友圈”进一步扩大,也让更多中国声音、泉州元素得到传播。
当天仅论坛就吸引了来自德国、法国、美国、乌克兰等国家以及北京、上海、台湾等地的100多位专家学者齐聚泉州,围绕“共享的价值——艺术在海丝文化中的多元发展”主题,诠释多元文化魅力,纵论“海丝”文化魅力。
中外艺术大咖对泉州“海丝”文化底蕴赞叹不已,溢美之词无数。
“‘泉州’是一种精神的象征,象征着中国人阳光、开放、勇敢的精神。”上海尔冬强丝绸之路视觉文献中心理事长、香港中国通出版社社长尔冬强毫不怀疑地说,他每次看到“泉州”,觉得它不是一个简单的城市物理空间的概念,而是一种精神的象征,它象征着中国人阳光、开放、勇敢的精神,让他想起中国的先民跨海巡洋的故事。
而德国历史博物馆(柏林)前任主席、柏林自由大学荣誉教授亚历山大·科赫则认为,“真实性、原汁原味是博物馆成功最重要的要素,未来博物馆必须要学会讲故事”。“海上丝绸之路,泉州是见证者,是一个绕不开的重要区域。”谈到泉州在古代海丝交流方面的地位时,中国国家博物馆副馆长谢小铨更是给予高度评价。
论坛形成了一次难得的跨时空、跨学科和跨文化的学术交流,这种场景让人想起古代泉州“满街都是圣人”的气息,各位专家严肃的学术思考和学术探究具有相互启发、相互促进的作用。
非遗展汇聚中外上百项非遗(蔡永怀/摄)
波兰古乐器奏响泉州南音
文化盛宴
刺桐城上演“大片”无数
国际化元素和泉州地方特色的深情相拥,催生了无限惊喜——
最闪耀海丝文化精华的开幕式大型文艺演出《向大海》,强大的主创团队用11个节目在75分钟时间里,以美轮美奂的舞台艺术,端出一桌具有浓烈“海丝风情、地方特色”的文化盛宴;
最原始的“祭祀郎君”仪式,海内外36个南音社团以弦会友,共唱千年雅乐,让乡情更浓让心更近;
最缤纷的国际木偶节,来自13个国家和地区的31个木偶表演团队汇聚一堂,进行一场国际顶级木偶艺术的碰撞与交流,一个个木偶艺术精品荟萃古城泉州,带来“偶趣横生”的美妙体验;
最震撼的海丝非遗大展,亚欧非三大洲8个国家的110多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团队,用精美的展品和精妙的技艺,让万千非遗瑰宝在千年海丝路上不断闪耀,诉说传承人“一生做好一件事就是最好的传承”的宝贵匠心;
最异域风情的“中东欧国家文化季”泉州分场活动,11个国家12个境外艺术团联袂献礼古城,不论是欢快的埃及民族舞蹈,还是美轮美奂的“日韩风”,抑或是现代感十足的马其顿舞剧,艺术家们大显身手,再现“市井十洲人”的盛况……
这一场场文化盛宴,以线串珠、点面结合地对海丝文化进行全景观呈现,刺桐城上演了一部部“文艺大片”,动静相宜、雅俗共赏。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泉州港与亚历山大港在历史上都是世界大港,我们很荣幸能来到泉州交流!”埃及胡利亚舞蹈团YeHiA说,正是文化和艺术让亚历山大和泉州有了现代的碰撞。来自克罗地亚的演员代表卢卡·冯德拉科说,“很荣幸能到泉州参加国际木偶节,度过一段美好的时光,留下一段难忘的回忆”。
气势恢宏的开幕式演出,展示了泉州人向海而歌、勇闯世界的豪情与胆魄。
全民共享
海艺节成为“民众盛会”
人人参与、人人享有,“全民共建共享”的理念是“海艺节”的精髓所在。海艺节期间,四大板块、十大核心项目、60个联动项目,让海艺节走向大众和基层的同时,也达成了从曲高和寡到亲民惠民的姿态转换,从而使本届海艺节成为遍地开花的“民众盛会”。以第五届中国泉州国际木偶节为例,31个木偶表演团队深入社区、农村、校园、企业和广场、剧场,共献上74场精彩演出,创下历届参与团队最多、演出地点分布最广泛、人群覆盖面最大、演出场次最多的纪录。
全域联动,力求县县有精品。晋江“2017年全国曲艺木偶皮影优秀剧(节)目展演”,囊括全国27个省区市82个艺术品种的精彩。南安九日山延福寺前,规模盛大又古色古香的九日山仿宋祈风仪式,带你穿越回宋朝。“中国雕艺之乡”惠安,一场国际雕刻艺术品博览会,成为赏石、木雕、玉雕等各类雕刻工艺品的“群英会”。永春的“鹤武九州-丝路永春”活动,使永春白鹤拳备受瞩目。
全民共享,赢得超百万人次观看。在安溪县城厢镇经岭村戏台前,距离演出还有20分钟,四面八方赶来的村民围聚一堂,等待家门口的一场高水准的木偶大戏《三个和尚》。泉州市工人文化宫,83岁的南音乐迷张波老人连追了三场南音大会唱。“2017中国-中东欧国家文化季”泉州分场活动现场,观众边听塞尔维亚乐队演唱边打节拍,还有把手机当成荧光棒挥舞,台上台下沉浸在音乐的海洋里。
全民参与,逾五千人古城徒步狂欢。雅典奥运会举重冠军石智勇领走25公里路线,2000年世界青年羽毛球锦标赛冠军邱波辉领走6公里路线,来自海内外的5013位参与者,身穿不同颜色服装穿梭在古城街巷,掀起一波又一波的“穿越古城 探寻海丝”热潮。同时,众多民间组织“多点开花”举办特色活动,四场古城文艺快闪、海丝嘉年华等活动,群众为当之无愧的“主角”。
冒雨徒步,5000人走读古城。
古城文艺快闪
疯狂打call
白岩松“金句”朋友圈广流传
“泉州,是你一生有机会至少要去一次的城市!”
“(泉州)这座城市太低调了,低调得和她的实力和吸引力不太相符了。”
连续一周以来,一边是海艺节如火如荼地进行,一边是著名主持人白岩松的“金句”在朋友圈广为流传,所有人都在疯狂地为这两句话打call。
海艺节开幕式大型晚会现场,白岩松在主持过程中,把泉州与海丝的渊源娓娓道来:“泉州,是一座我经常要对朋友提起说,这是你一生有机会至少要去一次的城市。因为别处有的,这儿也有,别处没有的,这儿可能也有。”
谈到泉州的历史,他说“我猜想在泉州,每天上演着各种各样沉默的对话——古老和现代之间,中国和世界之间。”
谈到泉州的发展,他说“在一座街巷里经常听到爱拼才会赢的城市,她一定是低调却绝不会低速的。我想,现在和将来,泉州想再低调,不太容易了吧?”
白岩松的金句引起广大泉州市民的共鸣。很快,有人专门整理罗列出古往今来名家对泉州的经典“点赞”——
比如唐朝诗人曹松说:“帝京须早入,莫被刺桐迷。”宋代大理学家朱熹说:“此地古称佛国,满街都是圣人。”
比如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说:“泉州是一个奇妙的地方。”著名学者、作家余秋雨说:“泉州是一个艺术码头,一个世界精神享受的码头。”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说:“泉州的文化遗产和艺术的遗存是一个非常丰富的宝库。”
随着海艺节圆满落幕,白岩松这番诠释不仅提升了泉州知名度,同样也进一步增强了泉州人的文化自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