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奖获得者单仰萍(右)和章瑞虹表演越剧《梁祝》选段 相关新闻 弘扬本土戏剧要守住自己的根 ——梅花奖得主畅谈泉州戏剧艺术 昨晚,中国戏剧家协会梅花奖艺术团“送欢乐、下基层”慰问演出在市区梨园古典剧院举行,演出前后,记者采访了部分梅花奖获得者,他们与记者畅谈艺术,分享对泉州戏曲文化的印象。 □记者 陈智勇 “通过戏剧走近泉州文化” ——“二度梅”获得者、浙江昆剧团团长林为林 我上个世纪80年代,就来泉州演出过,当时是“梅花奖”艺术团福建行,参演剧种和艺术家人数较少,但京剧、昆曲、梨园戏等主要剧种都有,当时我就与“二度梅”获得者曾静萍同台演出过,对泉州戏剧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此后通过梨园戏、提线木偶戏、高甲戏等进一步了解了泉州独特的文化。2009年,还在法国与泉州提线木偶戏同台演出过。泉州提线木偶戏有自己独特的表演艺术特色,在全国剧种之中有自己十分突出的优势。 昆曲与梨园戏艺术风格较接近,此次来泉交流能再次与曾静萍同台演出,感到十分荣幸。 “数十场演出, 泉州观众最热情” ——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江西省文联副主席龙红 在2018年元旦佳节来临之际,中国戏剧家协会梅花奖艺术团来到美丽的泉州,举办“扎根生活沃土、服务基层群众”为主题的慰问演出,很高兴自己能担任这场演出的主持人,与泉州观众分享中国戏剧艺术的魅力。 这是我第三次来到泉州,在我参与主持的梅花奖艺术团“送欢乐、下基层”的数十场慰问演出活动中,泉州戏迷观众无疑是最热情的。 “守住票友,守住戏剧之根” ——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内蒙古戏剧家协会主席武利平 我是喜剧演员,以表演小人物为主,这与泉州高甲戏有许多共通之处。 此次来泉,我深感泉州是一座不张扬的城市。现在许多北方人了解泉州的企业品牌,但是来到泉州后我发现,泉州的文化魅力远远高于企业品牌。这座城市保留了许多古老文化建筑,保留了传统人文的特质和闽南独特的文化气息。 “守住自己的票友,守住自己的根。”泉州有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不要盲目地“走出去”,本土文化在走出去时,首先要让本土的观众喜欢,留住“自留地”才能走得更远。只要自己的观众喜欢了,“走出去”就一点问题都没有,弘扬本土戏剧文化就是要立足传统,守住我们的根,跟上时代的脉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