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东南网泉州频道> 泉州要闻 > 正文

今年泉州市两会至少9份集体提案关注泉州旅游发展

2018-01-05 08:58:44  来源:东南早报  责任编辑:陈小妮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让低调的泉州更有格调 让古城旅游吸睛又吸金

今年市两会,至少9份集体提案 关注泉州古城保护和旅游发展

西街打造慢生活休闲游模式

“泉州低调得与她的实力和吸引力不太相符。”央视名嘴白岩松在海艺节开幕式上的这句话,让许多泉州人既感到自豪又有所遗憾。它从侧面说明泉州实力不俗:泉州GDP连续18年领跑福建,“泉州制造”闻名遐迩,泉州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重要起点、多元文化宝库……

可以说,低调是一种姿态,是一份从容,然而酒香也怕巷子深。如何让更多人知道“低调的泉州”,如何打响古城这张名牌,如何让“泉州,是你一生至少要去一次的城市”成为国内多数旅行爱好者的共识,如何让泉州旅游“吸睛”又“吸金”,成为社会各界热议的话题。

今年泉州市两会,市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纷纷从完善公共配套设施、推动旅游文化产业发展、打响旅游品牌等方面建言献策,至少有9份集体提案关注泉州古城保护和旅游发展。

1、现状调查

外地游客赞泉州 低调却不失韵味

“在出发之前,我对泉州一无所知,后来才知道这是古代海丝的起点城市,虽然只是匆匆住了两天,但回来之后我时常想起这个城市。”2017年7月,广州游客“型名猪”写下《泉州,冷门却不失韵味》,他称:“泉州是一个踏实能干的中年人,有着历史沉淀的书香气,也有新时代拼搏的干劲!”

“泉州虽然不是热门旅游城市,但真的是一座很有历史文化的城市,很艺术、很文化、很厉害”,这是游客“Luyanting”笔下的泉州;“泉州的小吃很赞,泉州人很热情和蔼,所以我选择去泉州度个胖三斤的假”,这是游客“wpppg”的选择;从浙江丽水来到泉州,在8天的朝夕相处之后,游客付贵贵说“泉州,只一眼便难忘”……

国内某著名旅游网站有1170多篇关于泉州的游记,大部分游客眼中,泉州的老房子、特色小吃、宗教寺庙、渔村等令人印象深刻,但很多游客直言此前对泉州并不了解。驴友“yumeng”在游记中写道——曾有人提问:为什么要到泉州?如果你有这个疑问,那请先看看泉州的身世:全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宋元“东方第一大港”、东亚文化之都、古代海丝起点……“泉州身份显赫,小巧的城市却承载了厚重的历史,给人强烈的文化冲击。”最后,她发出与央视名嘴白岩松相似的感叹:“相比在经济和生意上的巨大成功,泉州人实在太低调了!”

第二届古城徒步活动,徒步队伍穿梭在西街古榕巷,拍胸舞沿途助兴。

接驳车辆有待完善 缺乏旅游集散中心

“泉州的老城区只能暴走。所以如果你到泉州来,请准备好一双好走的鞋子。”这是2016年一位驴友的呐喊。“泉州的景点比较分散,希望主要景点间能设置接驳车或直达的公交车。”这是武汉周小姐的心声,她曾六次来泉探游宗教景点。

旅游业进入快车道,离不开配套设施的完善。泉州的公共交通系统曾是困扰游客的一大问题,如今随着“小黄人”和电瓶观光车“小白”的逐步完善,游客在古城里走街串巷更方便了。同时,去年起古城核心区域西街东段、中山路相继实施常态化限行,不仅避免了街区文物、路面损坏,而且还原了古城慢生活的形态,更符合古城的气质。

“‘小白’招手即停很方便,但没有固定的停靠点和起止时间,有时等一辆要很久。如果能实时查询或增加停靠点就好了……”西街住户黄女士希望,“小白”在承担起补充古城公交线网的同时,能真正高效地服务市民出行“最后一公里”。

由于缺乏旅游集散服务中心,很多旅游大巴直接把游客运送到各景点。“开元寺是许多团队来泉州游览的首选,但大巴把游客送到这里,参观完直接走人,无法促进消费、繁荣经济。”旅游业内人士说。

俯瞰古城,泉州红令人心驰神往。

2、建议提案

建设旅游集散中心

“除了古城,泉州多个县市区都有自己的特色景点。建议中心市区建设旅游集散平台,外来游客通过这个平台前往各县市区一览风光。”泉州市人大代表欧阳国煌说,对于引入更多游客的地接旅行社,政府部门可给予适当补贴,做活第三产业,促进旅游经济发展。

泉州市人大代表董丰文认为,网络旅游攻略能让人第一时间了解城市文化,泉州文化积淀深厚,建议加强旅游攻略的制作包装,并在古城周边划出片区开发特色民宿,在其中为游客提供相关攻略。

农工党泉州市委员会提交的集体提案《关于建设旅游集散服务中心的建议》称,旅游大巴都是直接把游客运送到各景点,如此一来游客基本没有消费,因此建议规划旅游集散服务中心,为游客提供一站式服务;出台奖励措施,鼓励国有和民营企业参与古城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构建古城镇旅游联盟

民盟泉州市委员会提交的《关于构建泉州古城镇旅游联盟的建议》称,泉州古城镇具有巨大的旅游发展潜力,但缺乏强有力的资源整合手段,无法形成规模效应。建议采取整体性发展的战略,构建泉州古城镇旅游联盟。

届时可用“泉州古城镇”品牌统一包装不同特色的旅游古城镇,以联盟营销形成的合力,更好地树立旅游形象。在产品共研、客源共享、市场共建、品牌共创、人才共育、活动共办等六个方面打好组合拳,考虑一体化规划路线,将各城镇串接起来,实行门票一票制。由市政府出台政策,联盟负责具体落实,鼓励社会资源参与古城镇旅游开发。积极与网络平台开展合作,推动古城镇产品的网络营销。

去年“六一”期间,孩子们在“古城的童年”系列活动上领略最闽南文化。

让古城“鲤鱼形态”活起来

民进泉州市委员会建议,让泉州古城独具一格的“鲤鱼形态”不再只停留在文字表述层面,而是为旅游者提供具象化、可视化体验。

根据泉州古城保护规划,目前古城“鲤鱼形态”边界明晰。建议采用代表泉州城市性格的树木,沿“鲤鱼形态”边界进行一定宽度的绿植,形成可视化的“鲤鱼形态”绿色边界。

同时应用“二维码”技术,游客扫一扫便可了解古城“鲤鱼形态”的相关信息,如历史沿革、最佳观赏位置等,为游客提供游览体验信息。还可结合小型交通工具,提供“环鲤鱼形态”古城游。

针对古城居民出行困难问题,民进泉州市委员会还建议,打造“以慢行+公交为主的特色鲜明、井然有序的宜居宜游的古城交通特区”。具体包括:采取多样化的交通管理手段,鼓励使用公交入城和使用古城外围停车设施;建设公共交通接驳系统,合理布置公共自行车租赁点。结合规划停车场,在主要社区(如医院、学校)和公交站点处设置自行车租赁点,保证停车场、社区、公交站点的有效接驳。

西街旧馆驿的一家民宿

3、部门回应

市旅游局

丰富供给完善配套 打响“海丝泉州”品牌

“2018年将是泉州旅游整装启航的元年。”泉州市旅游局局长李伯群说,“古泉州(刺桐)史迹”是今年世界文化遗产申报项目,有望成为我国第53项世界遗产。大量的泉州历史文化遗产尤其是16个申遗点,将成为旅游业炙手可热的香饽饽。

今年市旅游局将从高处着眼、从实处着力、从细处着手,推动泉州旅游产业发展取得新成效、新突破。

首先,丰富供给。按照“一城两带六集群”的布局,突出“五个一”(即古城、滨海、生态、工业观光和休闲度假),实施A级景区创建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力推每个县(市、区)至少有一家4A级旅游景区;抓好八仙过海、小岞生活艺术岛、海丝茶源、岵山古镇、石牛山等项目,高起点构建全市智慧旅游平台。

其次,完善配套,提升软硬件服务水平。推动全市旅游厕所“新三年行动计划”,提升惠安县、安溪县、晋江机场旅游集散服务中心等服务功能,建设一批景区道路交通标识牌;培育市场主体,争取出台进一步促进旅行社开展地接业务的扶持措施,培育一批“互联网+旅游”领军企业;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同时,做热市场,打响“海丝泉州”旅游品牌。做好宣传推介,开展海丝泉州旅游采风活动,对接好外来媒体来泉采风;精准拓展客源市场,走出泉州开展专题推介,参加海峡旅游博览会、国际旅交会等重大展会,借力商会、海外华侨社团定向拓展客源市场;策划各种活动,重点围绕古泉州(刺桐)史迹策划主题宣传活动,用心塑造“古泉州(刺桐)史迹”旅游品牌。

市古城办

从四大方面发力 古城“双修”转型发展

“2018年是泉州古城‘双修’项目全面实施的一年。”泉州市古城办副主任黄团峰介绍,泉州被住建部列为第二批“城市双修”试点城市,其中古城6.41平方公里是“城市双修”重点区域。今年市古城办将从提升规划设计、恢复古城生态、修补古城功能、保护传统建筑等四大方面发力,重点攻坚,多措并举,以城市“双修”驱动古城转型发展。其中,委员们提出的建设旅游集散中心和古城慢行系统,也被列入计划。

恢复古城生态方面,将以八卦沟、笋浯溪水环境整治为重点,引入活水改善内沟河水质,打造亲水平台,争取年初全面开工,年底初见成效;推进小山丛公园和威远楼广场等一批口袋公园、袖珍绿地建设,争取年初全面开工、年底建成。

修补古城功能方面,将完成中山路打锡街至新门街段和西街东段综合整治;打通爱国路、奎霞巷等断头路,改善金鱼巷、象峰巷、龙宫巷等背街小巷微循环;构建“公交+慢行”交通方式,打造多彩交通(包括公交“小蓝”“小白”,三轮车“小红”等),利用公产和闲置用地新建一批交通接驳系统和旅游集散中心,实施居民施行环境畅通工程,完善古城慢行空间系统,落实限行禁行措施。

保护传统建筑方面,将制定传统建筑修缮技术导则,开展以核心区危旧房屋修缮为主题的“点亮家园”营造活动;重点实施老范志古大厝保护修缮工作;出台奖励和补助办法,引导中山路骑楼和669幢历史风貌建筑自我修缮。

(记者 张素萍/文 王柏峰/图)

分享到: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