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东南网泉州频道> 泉州要闻 > 正文

康涛在泉州市十六届人大二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摘登

2018-01-06 07:54:40  来源:泉州晚报  责任编辑:陈小妮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二、2018年工作目标任务

做好2018年政府工作:必须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主动融入新福建建设大局,突出转型攻坚、聚力跨越主线,深入实施“十三五”规划,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力推进产业升级、城市建设、改革开放、民生补短,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打造“创新、智造、海丝、美丽、幸福”的现代化泉州。

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市生产总值增长8.7%以上,农业总产值增长2.5%左右,工业增加值增长7.8%左右,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10.4%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增长5.5%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5%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左右;实际利用外资增长2%左右,出口增长2%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左右;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左右;完成节能减排任务。

为此,我们要在市委统一领导下,把高质量发展与实现赶超有机统一起来,推动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在“稳”的基础上着力于“进”,强化工业支撑,扩大三产贡献,加快经济提速扩量;在转型升级上迈开大步,推动“三大板块”成形成势,致力构建“1234”现代产业体系;在城市建设上加速提档,全面推开环湾区域片区更新、景观塑造、修复修补;在民生领域攻坚补短,深入推进“四心”工程,滚动实施“XIN”行动,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努力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

(一)突出实体为本,着力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巩固扩大传统产业领先优势。一是坚持用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以智能化改造、供应链整合、新材料应用等为主攻方向,建立适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技术需求库、企业后备库和高端转化平台。二是加快完善产业生态圈。鼓励龙头企业,通过技术升级、主业扩张、兼并重组等方式发展壮大。鼓励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提升。三是争创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开展质量品牌提升行动,树立“泉州制造”品牌形象。

延伸拓展重化产业链条。发挥联合石化、中化两大龙头的带动效应,吸引更多企业进入石化深加工领域,大力发展石化新材料和精细化工。加快现有装备产业整合提升,坚持以市场引技术、引项目,推进国家级特种机器人检测评定中心、嘉泰数控(二期)、明匠智能制造等项目建设。

培育壮大高新技术产业。一是培育集成电路产业。力争晋华集成电路一期投产,构建“设计—制造—封装测试—装备材料—终端应用”全产业链。二是培育化合物半导体产业。抓好三安高端半导体等项目,加强与国家大基金合作建设泉州“芯谷”。三是培育石墨烯产业。

创新发展现代服务业。深化“第三产业提升年”。一是稳步推进主辅分离,培育20家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二是深化“生产基地+物流+互联网”。支持龙头企业建设智能仓配一体化园区。建好陆地港、天地汇等一批第三方、第四方物流。发展壮大垂直供应链电商平台,培育东海跨境电商服务生态圈。三是紧抓文化旅游业这一爆发点。围绕打造“世界海丝文化休闲旅游目的地”, 按照“亮点在古城、厚度在山海、空间在生态连绵带”的全域旅游布局,实施“六大旅游产品”培育计划,加快海丝古港旅游综合体策划,用心塑造“古泉州(刺桐)史迹”旅游品牌。四是推动文体娱乐、健康养老、家政护理等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和高品质转变。

培育发展新动能。一是争创“中国制造2025”国家级示范区。深化智能制造示范创建工程,实施重点技改项目200个,建设数字化示范车间和智能工厂15个以上,推广智能装备和工业机器人1000台(套)以上。二是推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制定泉州片区发展规划,提升高新区发展质量。组织实施重大科技专项20个,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20家、科技小巨人领军企业50家以上。三是进一步发挥政企互动好传统。旗帜鲜明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深化企业家素质提升培训计划,加强对新一代企业家的培养,打造一支有义、有根、有智、有梦的企业家队伍。四是深入实施市委“人才港湾”计划。完善育才引才聚才政策体系,解决人才后顾之忧,努力建设人才的梦想港湾、事业港湾、生活港湾。

发挥投资的关键性作用。持续开展“项目攻坚年”活动,按照“五个一批”要求滚动推进,实施在建重点项目423个、总投资8558亿元,力争开工项目70个、竣工70个,全年完成重点项目投资1400亿元以上。实施大招商、招大商“一把手”工程,力促重大产业项目接续落地。

(二)突出乡村振兴,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实施产业振兴工程。一是落实粮食安全行政首长责任制。粮食总产量稳定在72万吨以上,基本建成52万吨标准化仓容。二是落实农业功能区制度。创建省级以上现代农业产业园8个,建设安溪、永春2个省级智慧农业园。新建农业标准化基地300个,新增“三品一标”认证20个。三是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扶持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业物联网示范企业和乡村旅游示范点,发展田园综合体。

实施宜居环境工程。一是深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组织实施265个农村污水治理项目,推动所有行政村实现生活垃圾常态化治理。抓好22个小城镇试点,培育发展特色村镇,建设一批环境整治示范村、宜居村。二是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深入开展化肥和农药零增长行动。推行规模养猪场建档立卡管理。三是完善农村生产生活基础设施。抓好白濑水利枢纽、惠女至菱溪引调水、南安“两溪一湾”整治、永春马跳水库等重大水利项目。提级改造农村电网。建立农村公路“路长制”,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农村公路。

实施农民增收工程。一是发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带动作用,引导更多农民抱团致富。二是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推进农村土地“三权分置”,加快土地流转,促进农民增收。三是拓宽村财收入。扶持200个经济薄弱村发展。

确保小康路上一个都不掉队。把扶贫工作锲而不舍抓下去,保持原有扶贫政策不变、支持力度不减,形成长效化扶贫机制。致力增强造血功能,支持通过就业创业、入股分红等渠道实现稳定收入,改善提升130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的住房条件。更加关注贫困线边缘的低收入群体生产生活。

完善乡村治理体制。加大城乡统筹力度,建立健全城乡融合政策支撑体系。完善村民自治制度。抓好农村移风易俗试点。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培养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

分享到: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