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三大板块”的产业格局、“亮点在古城、厚度在山海、空间在生态连绵带”的全域旅游布局、致力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乡村振兴工程、“对人民群众的悲欢冷暖感同身受”的民生情怀……在今年市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类似这样的新名词、新鲜事,在2018年工作蓝图中格外引人注目。 从产业到城市到民生,这些新名词、新鲜事具体将怎样改变泉州,利好你我他?昨日,泉州晚报记者第一时间与职能部门负责人面对面,为大家解析最翔实的思路与行动。 关键词 产业 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重化产业做大做强 高新技术大力发展 “三大板块”撑起万亿经济强市版图 2017年,“‘三大板块’渐成格局,实体经济根基更加扎实”,2018年,“推动‘三大板块’竞相发展,全力打造高端、高质、高新的制造强市。” 政府工作报告中,“三大板块”成为大家强烈关注的新名词。记者采访市发改委主任陈文堃了解到,包括传统、重化、高新在内的这“三大板块”目前已占全市工业总产值超九成,未来三年还将通过持续发展和优化结构,支撑起我市万亿经济强市的版图。 致力打造“1234”现代产业体系 说起泉州的产业,此前人们印象深刻的是五大传统产业、五大新兴产业的说法。 “从传统、新兴产业到三大板块的转变,使用了不同的产业分类方法,是为了契合我市产业发展的阶段和层次。”陈文堃说,贯彻落实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的“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我市去年底明确提出了要建设“1234”现代产业体系。 据悉,“1234”现代产业体系,即力争2020年GDP近万亿、工业总产值近2万亿,基本形成传统、重化、高新三足鼎立,实现服务业占比超40%。也就是说,体系中的“3”指的就是“三大板块”,其中传统产业是泉州发展的传家宝,重化产业以其“大块头”的吨位,为全市经济提供强有力支撑,高新技术产业蕴含无限可能,将引领泉州转型攻坚,高端、高质发展,彼此不可或缺。 事实上,这三大板块在实体立市的泉州早已雏形初现。根据统计,到2016年年底,三大板块工业产值分别为8349亿元、3256亿元、2040亿元,总占比在全市工业总产值中超过九成。 高新产业占比三年内提高到18% 据陈文堃介绍,因应发展历史、现状和未来,泉州将紧扣“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词,对“三大板块”进行结构性优化。 其中,包括纺织鞋服、建材家居、食品饮料、纸业印刷、工艺制品等在内的传统优势产业,将突出以智能化改造、供应链整合、新材料应用为主攻方向,进一步拓展领先优势。 重化产业,将进一步发挥联合石化、中化“两桶油”带动效应,推动泉港、泉惠石化工业区资源整合、优势互补,延伸石化深加工产业链。同时,推动现有机械装备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推进晋江、洛江、南安等智能装备园区建设,全力打造全国重要智能轻工装备基地。 高新技术产业,培育以晋华项目为龙头的集成电路产业链,并加强安溪湖头光电、三安光电、飞通、“芯谷”等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规划建设。同时紧盯产业化石墨烯产业研究方向,结合我市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需求和新技术、新材料、新业态的推广应用,培育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到2020年,重化和高新产业在工业总产值中的占比,将分别从2016年的24.4%和15.3%,提升至26.8%和18%。 □本报记者 王树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