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车站东侧绿地经过整治后变得充满野趣(林劲峰 摄) 防内涝有了新项目 内沟河有了保护法 在提升水景观、建设水生态的同时,我市紧抓水安全、水治理工作。 2017年,为有效提高内涝防治水平,市委、市政府将“中心城区防洪排涝”列入泉州“XIN”行动首批十大项目之一。至2019年,中心城区将实施50个内涝整治及防洪排涝设施建设项目,力争实现“基本消除易涝隐患点,中小雨不积水,大雨暴雨不发生严重内涝,特大暴雨城市运转基本正常”的目标。为此,今明两年,一批重大防洪排涝整治工程将动建。包括北峰丰州片区滞洪区系统一期工程(含西华洋滞洪区)、乌石山滞洪区工程、仙堂滞洪区一期工程等。这些工程的推进,能从根本上解决市区内涝问题,实现泉州市“遇特大暴雨,城市运转基本正常”的目标。 在水治理方面,为更好地构建“水清、河畅、岸绿、景美”的内沟河环境,今年1月1日,泉州第二部地方实体法规《泉州市市区内沟河保护管理条例》正式施行。新年将启动八卦沟、笋浯溪(破腹沟)等示范段综合治理工程,目前该工程前期工作抓紧进行中,力争第二季度前完成PPP招投标,第三季度启动建设。 代表委员声音 以“海绵城市”为目标开展水治理 水是城市的命脉,是城市文明的源泉。一泓清泉,对一座城市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今年两会,水问题依然备受关注。 市政协委员严捍东建议,要以打造“海绵城市”为目标,建设水生态城市。他介绍,2017年7月开始,中国致公党泉州市委会华侨大学总支部“泉州市构建海绵城市现状调研”课题组对中心城区“海绵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情况进行了实地考察,发现和国内许多城市一样不容乐观。他认为,当前,应把“恢复设施生态功能”作为第一要务,尽可能恢复城市原有河道、水塘、沟渠,保护河、湖、池塘等天然水系,最大限度地开发、改造城市社区建筑物、道路、绿化带、广场、公园等公共设施蓄留雨水的生态功能。 来自民盟泉州市委员会的市政协委员们以集体提案的形式,关注水问题。他们建议,在对内沟河综合治理中,务必先排查清楚所有可能发生的污染源头,然后再分门别类解决,做到“杜绝工业废水或建筑污染、逐步消除生活污水、治理或疏导沉积污染、建立长效洁净机制。” 民盟泉州市委员会还建议,要防止河长制“虚化”,要建立齐抓共管的督导机制,建立奖惩分明的考评机制,并引入公众参与,从排污源头抓保护。(陈淑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