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东南网泉州频道> 城事要闻 > 正文

助学路上他们“最美” 帮助困难学子无忧求学

2018-02-01 07:52:51 董加固 黄谨 曾小琴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陈小妮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助学路上 他们“最美”

他,二十三年如一日,搭建“爱心桥”,走遍安溪大小村庄,骑坏4辆自行车,为贫困生寻求资助。据不完全统计,1995年至今,经他牵线搭桥、结对帮扶的学生共有5638名,筹资1639.6万元。

她,怀着“三心”,助学育人,帮助困难学子走上无忧的求学之路。

近日,省教育厅等十八部门评出10名“最美资助人”、13名“最美资助人”提名奖、11个“最佳学生资助工作单位”、11名“优秀学生资助工作者”。安溪县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副秘书长胡云豹获评“最美资助人”,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原主任黄雅君(现为该校人事处离退休干部工作科科长)摘得“优秀学生资助工作者”称号。

“最美资助人”胡云豹

23年骑坏4辆自行车 帮扶5638名学生

东南网2月1日讯(海峡都市报记者 董加固 黄谨)83岁的胡云豹,是安溪县一名退休教师。23年来,他坚持为贫困学生搭建“爱心桥”,寻求资助,几乎走遍了安溪的大小村庄,骑坏了4辆自行车。据不完全统计,1995年至今,经他牵线搭桥、结对帮扶的学生共有5638名,筹资1639.6万元。

“常有人问我,退休了在家种花种草、抱抱孙子多好,何必辛苦奔波。在我看来,这些想读书的孩子也都是我的孩子,尽我所能帮助他们,他们的笑脸和感谢,我觉得比花更美、更让我高兴。”胡老欣慰道。

坚持助学 贫困学生眼中的“胡爷爷”

在一个名为“爱心助学济困育才”的微信群里,每天都有人在喊“胡爷爷”。这个群有160多名成员,组建者就是大家口中的“胡爷爷”——胡云豹老先生。而微信群的成员,大多是胡老帮助过的学生,有的续助读研究生,长达10多年。这些学生的信息,胡老都整理得很齐整,还有一叠厚实的相片,记录着胡老20多年爱心的点点滴滴,以及学子的成长之路。

“你看,这是湖上乡沙堤村的一对兄妹。”胡老指着照片说,这对兄妹,早年父亲因车祸身亡,母亲离家出走后,兄妹俩与爷爷奶奶相依为命。后来,爷爷卧病在床,兄妹俩面临辍学。胡老知道后,忙碌了一个星期,辗转联系上一位热心企业家,最终资助这对兄妹完成高中学业。

“有困难,找胡老帮忙!”在安溪,被胡老帮助过的很多贫困生都心存感激。一辆自行车和一个装着贫困生材料的文件包,是胡老出门必备的两样东西。23年来,胡老骑坏了4辆自行车,帮扶5638名贫困生,筹资1639.6万元。

行善之人,如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胡云豹已然成了贫困助学的代名词,成就了5638名寒门学子的逐梦之路。

秉承家训 相信知识可以改变命运

“贫困学子求学的艰辛,让我心酸,他们对知识的渴望,让我欣慰。”正是带着这份朴素的感情,让胡云豹走上了一条为寒门学子寻求资助之路,而且一做便是23年。

而这,离不开胡老的良好家教。胡老出身于安溪县蓬莱镇上智村,他们家四代先后有19人从事教育工作,全家累计教龄300多年,多人荣获省、市、县优秀教师、先进教育工作者等荣誉。他们家的家训是“上敦下睦,诗礼传家”,相信知识改变命运,也希望将这种观念传递给别人。胡老从小耳濡目染,深受先辈精神、行为影响,胸怀行善之心。

而胡老的特殊经历,也让他二十几年坚持奔走,坚守助学。

“我家里兄弟姐妹众多,从小家境拮据。村里没有小学,我们要走10多公里的山路去上学,放学后还要帮家里干农活。村里很多同龄人都放弃求学了,但我父母坚持让我读书。”胡老说,这让他对贫困生求学的不易感同身受,而且在任教的32年生涯中,他见过不少因经济原因辍学的孩子,让他内心一直无法释怀,也更加坚定他资助贫困生走出大山的心,帮他们圆求学梦。

分享到: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