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东南网泉州频道> 城事要闻 > 正文

助学路上他们“最美” 帮助困难学子无忧求学

2018-02-01 07:52:51 董加固 黄谨 曾小琴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陈小妮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助学路上 他们“最美”

他,二十三年如一日,搭建“爱心桥”,走遍安溪大小村庄,骑坏4辆自行车,为贫困生寻求资助。据不完全统计,1995年至今,经他牵线搭桥、结对帮扶的学生共有5638名,筹资1639.6万元。

她,怀着“三心”,助学育人,帮助困难学子走上无忧的求学之路。

近日,省教育厅等十八部门评出10名“最美资助人”、13名“最美资助人”提名奖、11个“最佳学生资助工作单位”、11名“优秀学生资助工作者”。安溪县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副秘书长胡云豹获评“最美资助人”,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原主任黄雅君(现为该校人事处离退休干部工作科科长)摘得“优秀学生资助工作者”称号。

“最美资助人”胡云豹

23年骑坏4辆自行车 帮扶5638名学生

东南网2月1日讯(海峡都市报记者 董加固 黄谨)83岁的胡云豹,是安溪县一名退休教师。23年来,他坚持为贫困学生搭建“爱心桥”,寻求资助,几乎走遍了安溪的大小村庄,骑坏了4辆自行车。据不完全统计,1995年至今,经他牵线搭桥、结对帮扶的学生共有5638名,筹资1639.6万元。

“常有人问我,退休了在家种花种草、抱抱孙子多好,何必辛苦奔波。在我看来,这些想读书的孩子也都是我的孩子,尽我所能帮助他们,他们的笑脸和感谢,我觉得比花更美、更让我高兴。”胡老欣慰道。

坚持助学 贫困学生眼中的“胡爷爷”

在一个名为“爱心助学济困育才”的微信群里,每天都有人在喊“胡爷爷”。这个群有160多名成员,组建者就是大家口中的“胡爷爷”——胡云豹老先生。而微信群的成员,大多是胡老帮助过的学生,有的续助读研究生,长达10多年。这些学生的信息,胡老都整理得很齐整,还有一叠厚实的相片,记录着胡老20多年爱心的点点滴滴,以及学子的成长之路。

“你看,这是湖上乡沙堤村的一对兄妹。”胡老指着照片说,这对兄妹,早年父亲因车祸身亡,母亲离家出走后,兄妹俩与爷爷奶奶相依为命。后来,爷爷卧病在床,兄妹俩面临辍学。胡老知道后,忙碌了一个星期,辗转联系上一位热心企业家,最终资助这对兄妹完成高中学业。

“有困难,找胡老帮忙!”在安溪,被胡老帮助过的很多贫困生都心存感激。一辆自行车和一个装着贫困生材料的文件包,是胡老出门必备的两样东西。23年来,胡老骑坏了4辆自行车,帮扶5638名贫困生,筹资1639.6万元。

行善之人,如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胡云豹已然成了贫困助学的代名词,成就了5638名寒门学子的逐梦之路。

秉承家训 相信知识可以改变命运

“贫困学子求学的艰辛,让我心酸,他们对知识的渴望,让我欣慰。”正是带着这份朴素的感情,让胡云豹走上了一条为寒门学子寻求资助之路,而且一做便是23年。

而这,离不开胡老的良好家教。胡老出身于安溪县蓬莱镇上智村,他们家四代先后有19人从事教育工作,全家累计教龄300多年,多人荣获省、市、县优秀教师、先进教育工作者等荣誉。他们家的家训是“上敦下睦,诗礼传家”,相信知识改变命运,也希望将这种观念传递给别人。胡老从小耳濡目染,深受先辈精神、行为影响,胸怀行善之心。

而胡老的特殊经历,也让他二十几年坚持奔走,坚守助学。

“我家里兄弟姐妹众多,从小家境拮据。村里没有小学,我们要走10多公里的山路去上学,放学后还要帮家里干农活。村里很多同龄人都放弃求学了,但我父母坚持让我读书。”胡老说,这让他对贫困生求学的不易感同身受,而且在任教的32年生涯中,他见过不少因经济原因辍学的孩子,让他内心一直无法释怀,也更加坚定他资助贫困生走出大山的心,帮他们圆求学梦。

“优秀学生资助工作者”黄雅君

让贫困学子走上无忧求学路

东南网2月1日讯(海峡都市报记者 曾小琴)她怀着“三心”,扶贫济困,助学育人,帮助困难学子无忧走上求学之路。因为工作脱颖而出,她摘得福建省2017年“优秀学生资助者”,成为泉州参评唯一获奖者。她就是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的黄雅君。

昨日,海都记者采访了黄雅君老师。荣誉背后,更多的是她默默的付出,以及对工作的赤诚和热爱,对学生的关爱之情。

学生前来求助 她一帮到底

泉州医高专护理专业毕业生小小(化名),在龙岩一家医院实习。16岁初中毕业,小小被泉州医高专录取,就读五年专科。回忆起刚入学的那一幕,小小仍历历在目。当时,因家庭经济条件困难,她不得已鼓足了勇气,在一位大哥哥的陪伴下,走进了学校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的大门。

迎面笑脸相迎的,便是黄雅君老师。在认真倾听了小小的来意,了解到她的家庭情况后,黄雅君耐心地向她介绍奖助学金的相关政策和申请程序,并让她填写一张申请表格。小小说,整个过程,黄雅君老师语气和蔼,令她如沐春风。而此次见面后没多久,黄老师就找到她的辅导员,进一步了解情况。

那年的助学金下发,小小拿到了1500元的中职国家补助金和2000元的普贤奖助学金,还连续拿了两年。更让她想不到的是,在学校政工党支部开展的“一对一贫困学生帮扶”活动中,黄雅君老师牵线搭桥,她成为学校党委书记熊志强的帮扶对象,经常得到熊书记生活上的资助和学习上的帮助。

大一那年,黄雅君老师继续帮她申请到了4500元的高校国家助学金。

“不单是申请助学金,黄雅君老师还帮我联系学校图书馆等勤工助学的机会。”小小说,她很感激校领导熊志强的帮扶,更感谢黄雅君等老师的关心和关照。怀着这样的感恩之心,小小学习越发刻苦,获得学校“励志先锋人物”称号,并获国家奖学金。她还加入学校的志愿者协会,以己之力帮助其他同学。

逢年过节,小小都会主动给熊志强、黄雅君打电话、发短信拜年,并汇报自己的学习工作情况。

经历过无奈 更懂学生的心

在黄雅君资助工作中,小小只是众多学生中的一名。在雅君的办公桌上,一直放着一本略显陈旧、厚重的《学生资助工作手册》。工作6年来,她无数次翻阅这本政策汇编,认真学习有关文件,做到心中有数。一旦有学生前来求助,她便能第一时间有针对性地给予帮助。

谈起结缘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工作,黄雅君说,那是2011年6月,她离开了辅导员岗位。“刚从事辅导员工作时,常常会看到家庭贫困学生在面对老师、同学时表现出来的自卑;国家助学金评选时,贫困学生因为名额不足无法拿到补助的痛苦心情和我作为辅导员的无奈;奖学金评选时,学生因为不了解评选程序和评选要求而产生的种种矛盾。”黄雅君说,这些经历,让她在转向学生资助工作之时,就决定胸怀这样的“三心”:对党和国家惠民政策的感激之心,对学生和家长经济困难的同情之心,对自己本职工作的诚挚、热爱之心。

始终怀着这“三心”,她工作热情饱满,态度一丝不苟,并努力做到“精”、“细”、“准”,从而赢得了领导、同事、学生与家长的一致好评。

2011年9月,她所在的学生资助管理中心荣获省学生资助管理中心授予的“先进单位”称号;2016年,该校荣获首批“福建省学生资助管理中心标准化建设达标单位”称号,为全省高校第一批通过的5所高校之一。

分享到: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