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不让转动千年的水车停摆 花甲老伯坚守水车制作手艺
手工刨木料
水车是一种提水灌溉工具,是中国农耕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德化的历史上,水车主要用途是粉碎瓷土矿石,成为当地陶瓷发展历史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如今,瓷土矿石粉碎加工大多被电力驱动的机器承包,德化水车卸下了工作用的木椎,成为一道道怀旧景观。
为了不让转动千年的水车停摆,家住德化龙浔镇高阳村的陈文宝,已过花甲之年仍守着做水车的老手艺,奔忙于德化县多个乡镇和周边县市,为当地的景区制作、安装、维修景观水车。
日前,笔者在瓷都德化三班镇正在建设的中国茶具城大门外看到,陈文宝正在忙着安装一部双轮巨型水车。他说:“这部水车完工后,紧接着我就要到三班镇泗滨村梅岭古窑址安装另一部水车。”
陈文宝父子俩制作水车部件
精细活—— 每分钟匀速敲35下
62岁的陈文宝出生在一个世代以水车制造为主业的木匠之家,16岁就跟父亲学手艺,制作水车、农用工具和生活用品等木作,至今已有40多年。
当笔者到高阳村寻访陈文宝时,他正带着儿子陈国再,挥斧拉锯刨木料,制作水车部件。而他的家,就是一个木作加工厂,里里外外是木料和木作工具。
他们边干活,边给笔者讲述水车的故事和制作工艺。水车,民间又称孔明车,相传是诸葛亮在前人创造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因而得名。最早是古老的农业灌溉工具。经三国时诸葛亮改造完善后在蜀国推广使用,至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
德化地方的水车酷似巨大的古式车轮。轮辐半径,大的将近10米,小的也有5米。轮辐中心是合抱粗的轮轴,轮轴周边装有两排并行的辐条,每排辐条的尽头装有一块刮板,刮板之间挂有可以活动的长方形水斗。轮子两侧筑有拦水坝,其主要用途,一是为了固定架设水车的支架,二是为了向水车下面聚引溪水。水车上面横空架有木槽。水流推动刮板,驱使水车徐徐转动,水斗则依次舀满溪水,缓缓上升,当升到轮子上方正中时,斗口翻转向下,将水倾入木槽。当水流自然冲动车轮叶板时,推动水车转动。
陈文宝说,水车用材考究,选用脱脂的松木,耐腐蚀不易腐烂。构件契合不能用铁钉,才不会生锈。轴承架,行内术语称“车心”,采用整根大胸径的松木加工而成。他制做的安置户外的大水车,通常直径5米以上,车杆长达10米,100—200扇叶。制作要求严谨,一丝不苟,每一步工序都要精准,否则水车不会匀速转动,严重时甚至会扭曲倾覆。水车旋转要带动冲臼每分钟匀速敲35下,不能时快时慢。
陈文宝在安装水车
当年“勇”——
浐溪边群立大力士
德化人以陶瓷和农耕为主业,本地水资源丰富,溪流密布。很早以前德化人便开始利用水流做动力驱动,带动木椎摆动冲臼,用来加工瓷土和稻谷。
德化窑传统的加工瓷土方法为“粉碎淘洗法”。宋代,水车由之前的脚踏结构改为用水做动力带动“鸭母椎”粉碎瓷土,既提高了功效,又减轻了劳动强度。后来又改用水车旋转带动椎杆摆动冲臼。一部水车同时可以带动多个椎杆,加工能力成倍提高。一部普通的水车24小时可粉碎瓷石或瓷土1—3吨。上世纪50年代,德化两家国营瓷厂在浐溪两岸建水车群加工瓷土。而在乡村,陶瓷厂家设置的水车更是难以计数。当时,德化几十个专业制作水车的师傅,常年活儿不停。
进入上世纪70年代后,随着陶瓷产业技术革新,政府扶持推广电气化,陶瓷厂家基本采用电力驱动的设备粉碎瓷土。电力驱动不受季节水流量限制,占用空间相对较小,效率更高。而千年来用于德化传统瓷土加工的水车,渐渐退出这一行业。水车逐年减少,原来做水车的师傅因为生意冷淡,纷纷改行。
今日“秀”——
风景区频添新景观
时光年轮进入新世纪,乡村旅游业蓬勃兴起,不少旅游风景区看中水车观赏性和历史文化底蕴,把水车当作一个特色景观。
德化城区有处公园的水车景观,由外地一家承包商承建,落成后不久,便卡住不能转动,有关方面邀请陈文宝对水车进行检修。老陈建议,增加扇叶,加大进水量。随后,对方根据老陈建议,排除了故障,水车重新转了起来。
老陈告诉笔者,他应邀制作的水车,分布于德化多个乡镇、泉港、永春以及建宁、仙游、尤溪,几乎都是景区的附属配套设施。这些活儿,老陈拿到的工钱并不多。但是,他说,为了让转动千年的水车不停止转动,为了世代相传的做水车老手艺不至于断代,他还是要带领儿子,坚守、传承水车制作这一门老技艺。(徐艺星 摄影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