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东南网泉州频道> 城事要闻 > 正文

运用高科技多部门合作 泉州市公安局半年来帮155人找到亲人

2018-02-09 08:32:04  来源:泉州晚报  责任编辑:陈小妮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民警安慰与家人走失的孩子

举 措

高科技助力身份甄别 联动机制畅通回家路

“只要有一点希望,我们都会尽百分百的努力。”谢燕玲这几天在加班整理对比泉州市9个救助站130多名滞留人员的信息。泉州市公安局指挥情报中心希望通过结合“人脸识别”系统、大数据及信息收集等手段,在春节前为走失人员尽可能找到家人。

“像贴寻人启事等传统的寻亲方式,有它的局限性,寻亲信息传播局限于本地区,寻亲公告发布时间有限。”泉州市公安局指挥情报中心有关负责人介绍,为拓宽110便民利民新渠道,指挥情报中心立足接报人员走失类报警求助多、查找困难的实际,探索开展互联网+警媒寻人新模式,取得显著的效果。

一、发布寻亲“大公告”,调动社会各界力量协助。

一方面与新媒体合作,由警方在平台上发布寻人信息,发动社会各界力量协助警方共同寻找走失人员,实现信息共享最大化。同时,在微信、微博等平台,通过定向推送、互动转发等手段快速传播,最短时间内达到最大的信息传播量。

去年8月8日,南安水头70多岁的老人李某,独自搭公交车到泉州市区看望儿子,途中迷路走失。接到家属求助后,指挥情报中心立即将这条消息发送到新媒体平台上。当晚,有热心网民发现了走失的老人并立即报警。民警介绍,在走失者失踪地点附近弹窗寻人消息,借助数量庞大的用户,提升可能目击者帮助寻人的几率。这种精准地域弹窗对短期内走失的老人、精神障碍患者等移动能力较差的人群,有较高的寻人成功率。

二、建立寻亲大平台,整合资源,畅通信息渠道。

泉州市公安局指挥情报中心牵头组建泉州公安寻人联络组,成员单位包括指挥情报中心、刑侦、网安、户政、交警、科通、各派出所等部门,以及各地救助站。在此基础上,建立微信群,将各单位联络员纳入,及时共享交流寻亲消息。“目前共有270多名联络员加入这个微信群。”

“走失寻人,也有关键的‘第一时间’。”该负责人举例说,像有的失智老人走失,离家也不远,家人报警。老人被热心人发现了也报警,但所属区域不同,发出协查通报需要一定时间。如果不能在“第一时间”找到,有可能走到更远的地方,甚至出意外。而这样的平台,把这种“界限”打破,把信息第一时间传递出去。

去年11月3日晚上11点,鲤城公安分局海滨派出所发现一名失智老人走失,找不到家属。海滨派出所将信息发布到微信群后,成员单位密切合作,最终晋江西滨派出所确认老人为该辖区走失的,此前家属已经报警找了很久。

三、运用“人脸识别”等高科技系统,为寻人寻亲加上科技的力量。

结合智能感知大数据系统、人脸识别系统、大数据警务平台,进行立体搜索。2017年9月27日,一名七八十岁的老阿婆在鲤城区金洲街迷路,因沟通困难,派出所民警无法获知老人具体身份信息,找不到其家人。指挥情报中心运用人脸识别技术进行比对,仅3分钟就查出老人的身份。

针对不少走失人员是精神疾病患者、智力障碍者,指挥情报中心收集各地的老人及精神疾病、智力障碍者的信息,并对其进行建档配卡,卡片包含人员及其家属基本信息。截至目前,指挥情报中心已经从泉州各救助站、社会福利中心,采集回130多名收助失散人员的信息。

四、对于一些被拐人员,DNA采血是最重要的寻亲技术手段。

泉州市公安局刑侦支队民警介绍,2000年起,我市公安机关对入户人员有疑义的、寻人的父母,进行采血入库。从2009年打拐专项行动开展以来,泉州市公安局一年要采集1万多例血样,9年来共采集近10万例,基本上做到“应采尽采”。采集到的DNA,收录汇总进入公安部的DNA库,在海量的DNA中比对。近年来,泉州市公安机关每年采集的DNA都能比对到几十人,这些人员也大多实现了认亲。

分享到: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