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办展 主题为《远方的故乡:10—14世纪阿拉伯侨民在中国》 本报讯 (记者蔡紫旻 通讯员黄皓婧)今年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海上丝绸之路”综合考察项目30周年。日前,中国常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代表团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阿拉伯组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巴黎总部共同举办“海上丝绸之路:连接中国和中东”圆桌会议。其间,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承办了《远方的故乡:10—14世纪阿拉伯侨民在中国》展览,向参观者展示了中国与阿拉伯世界的历史联系与文明对话。 本月5日至9日展览期间,泉州带来了45幅图片和14件展品,展品包括阿拉伯和中国古代木帆船船模各1艘,穆斯林石碑复制品3方,以及精美拓片9件。据介绍,在古代中国,海商运载陶瓷、丝绸和日用品沿着海上丝绸之路,足迹踏遍海丝沿线国家,来自阿拉伯国家的人民,携带香料和珠宝航行至中国沿海各个港口,这其中,就包括当时中国最大的对外贸易港——泉州。而今,泉州仍然保存着10—14世纪中西方贸易、移民、交流的丰富文化遗存。 1988年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世界各地专家学者组成的“海上丝绸之路”综合考察团,曾来到泉州考察。多元文化和平共处的泉州,给专家学者们留下深刻印象。上世纪90年代,泉州曾三次成功地承办该综合考察项目的国际学术会议。今年,时值“海上丝绸之路”综合考察项目30周年,此次展览,从一个侧面展示了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交流的成果、中国与阿拉伯世界传统友谊和文明的高度融合,让参观者感受泉州古老、生动,甚至世所罕见的历史遗存,品味古代泉州开放、多元、包容的海洋文化和城市精神,弘扬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提倡的文明交流与对话精神。 |
分享到: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