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东南网泉州频道> 城事要闻 > 正文

泉州古城书写“见人见物见生活”3.0版本

2018-02-26 08:18:53  来源:泉州晚报  责任编辑:陈小妮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新商业对接老市井 老屋焕发全新生命力

2010年,郑达真接手旧馆驿青年客栈,此后,书屋、小酒馆、手工坊等一系列围绕“美好生活”品牌而设的业态,在西街生根发芽。从文艺小清新口耳相传的小众旅行城市,到广为人知的历史文化旅游目的地,郑达真见证了古城的变迁。“客栈里有些客人来泉州20多次,每次都像回家一样。”古城让外地游客产生归属感,也实现了达真在古城创业的最初愿望——在泉州开心工作,愉快生活,有喜欢的人和事,有热爱的事业,这就是“美好生活”。

一直活跃在文创界的“大鱼同学”,大年三十那天,晒出游客朋友们在“大鱼食堂”载歌载舞吃年夜饭的视频。近年来,“大鱼同学”在西街开设伴手礼店、民宿、创意美食分享空间“大鱼食堂”,作为参与者,她深切感受着古城商业业态的变化。其中感受最深的,是年轻人为古城所作的努力:“他们选择破败坍塌的旧屋,花很多心思去改造,赋予房子全新生命力。”

庄府巷的巷里·国际青年旅社,前身是市民李岚的娘家。家人陆续搬离后,房子曾租给他人居住,可直到2012年,民宿经营者璞树接手,将其精心改造,李岚才觉得,老房迎来了第二春,“由老房子改造的民宿,生意越来越好,遇到节假日,就算我是房东的家人,也无法为朋友抢订到房间。”而以此为起点,大连人璞树在古城已有四家民宿,“我去过许多古城,还是泉州好。这是一座‘活’着的古城,没有被过度商业化。”

西街旧馆驿26号后人龚小莞说,去年,家族长辈慎重商量后,把老房子租给郑达真做“真水闲院”茶馆。在龚小莞看来,把老房子交给热爱闽南文化的人打理,才能更好地保护与传播其价值。今年春节回家,小莞遇到两个拿着相机、不断按动快门的广东游客,他们把老屋的一草一木当做宝,不断表达惊喜之情。

更广泛的空间里,不论是逐渐成形成势的源和1916创意园、新门文旅街区、1915艺术空间,还是今年6月试营业的东亚之窗文化创意产业园,正在建设中的泉州美食城、大寺逅等文旅项目,都为古城文旅商业业态,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人性化配套特色化体验 慢行慢游形成新风尚

从便利出行到智能导览,再到特色街区的塑造……更多有机微更新在古城的各个角落进行着。

去年开始,西街东段、中山中路实行分时段限行,拉开了古城核心区域交通优化提升的序幕。为了让古城交通实现“微循环”,公交“小蓝”、社区巴士“小白”、自行车“小黄”、三轮车“小红”构成的多彩交通体系登上舞台。“我们倡导慢行、漫游的理念。尽量减少机动车通过,避免街区文物、路面损坏,也还原古城慢生活的形态,更符合其气质。”市古城办副主任黄团峰说。

随着古城旅游配套设施的不断完善,导览方式也从单一走向多元。

市旅游局和鲤城区政府共同建设的古城语音导游系统,共收录了300多个语音导游点。“泉州古城手绘导览图”内容以满足游客“吃、住、行、游、购、娱”等需求为出发点,既提供旅游导览图,又提供旅游景点、特色民宿、特色美食和地域特色推荐等信息。如今,在古城,不用借助讲解员,一个人、一部手机、一张古城导览图,就可以边走边扫码,自由玩转“会说话的景点”。

想要更深入了解古城历史文化的游客,也有新选择。去年,经过层层培训和选拔,共选出30人作为首批古城讲解员——“新讲古人”,为天南地北的游客讲解古城文化。

“水门社区可以打造出创意集市、不关灯小屋、生鲜集市。”“恢复古城的水井,讲述水井的故事。”“通政巷主打木偶文化,在街区建设可以植入木偶元素。”一个个创意无限的社区改造点子,来自我市举办的“美丽古城 家园共造”社区营造竞赛团队方案,10支团队以不同的社区为实践点,在三个月的时间内提出街区活化的方案,最终从十支队伍中选出五支进行实地改造,探索由民间自发活化街区、改造古城的路径。

分享到: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