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东南网泉州频道> 科教文卫 > 正文

民俗活动展地域风情 泉州提线木偶迷倒文学名家

2018-03-05 08:32:12  来源:泉州晚报  责任编辑:陈小妮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名家着迷于提线木偶表演

前日是“刺桐点灯红——2018年全国文学名家泉州古城元宵笔会”采风活动的第二天,来自各地的文学名家们除了到泉州府文庙、肃清门遗址广场、泉州开元寺等地进行考察,还前往苏廷玉故居观看泉州提线木偶表演,到王宫社区欣赏民俗表演……不管是地域风情,还是人文景致,都让他们大呼过瘾。

记者 吴拏云 陈智勇 蔡绍坤/文 林劲峰/图

“偶”遇大咖秒圈粉

“太不可思议了,操纵着几十根线,把木偶表演得跟真人一样。”昨日上午,在通政巷的苏廷玉故居,泉州木偶剧团的演员为采风团的文学大咖展示了绝活——提线木偶戏,赢得文学大咖们齐声叫好。

泉州提线木偶在所有木偶类的表演中,难度最大,全靠细软的线与手的配合度来体现;它源于秦汉,有着悠久的传承历史,至今保存了700余出传统剧目和独有的剧种音乐“傀儡调”。表演一开始,在演员们手中提线的操控下,木偶突然变得活灵活现。舞台上,“命运傀儡”时而仰望长空,时而低首沉吟,甚而跳起时髦的骑马舞。而随后的《钟馗醉酒》中,钟馗倒酒、饮酒、拔剑、舞剑……一系列动作有板有眼,配以木偶戏独有的经典唱腔,宛若真人,将剧情带往高潮,令人拍案叫绝。现场嘉宾纷纷掏出手机、相机拍照、录像,《人民日报》副刊主编、作家董宏君坐到台前,对着提线木偶戏全程录像,她举着手机十几分钟一动也不动,生怕错过一个精彩镜头。

表演结束后,大咖们纷纷上台和演员互动,体验提线木偶表演。“来来来,我刚学会操作木偶的手了,你来对付它的脚。”四川作家熊莺招呼着《文学报》总编辑陆梅,“哎呀,太难了,哈哈哈……”嘉宾们兴致勃勃地向木偶剧团的演员了解泉州提线木偶的制作过程,请教提线木偶的操纵技巧……

临走前,好几位作家依依不舍,纷纷找木偶剧团的演员加微信,留下联系方式。看来,古城的这次“偶”遇,让很多文学大咖纷纷成为泉州提线木偶的粉丝。

与自己喜爱的木偶合影

循着感觉走古城

“泉州人的一天是从念佛开始的,也许是弘一法师所修律宗在这里产生的影响深远,这里的信众十分虔诚。”来自四川、曾获丰子恺散文奖、专栏作家熊莺来泉州的第一天,清晨5点就赶到泉州承天寺参加这里的早课,希望循着弘一法师的足迹,感受“佛国”里老百姓的礼佛生活。

一座城市给予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吸引。主办方为名家们安排了丰富多彩的采风点,行程颇满,但还是有不少作家抽空,踏着古城的足迹,寻找自己喜欢的地方感受古城别样的风采。董宏君因之前曾多次来泉州采风,对古城如数家珍,但意犹未尽。此次她还准备写一篇关于华侨历史的文章,因此她在到达泉州的第一天,就去了泉州华侨历史博物馆,探寻泉州“下南洋”发展宏阔的历史画卷,“泉州华侨的历史对当今泉州发展变化的影响,对我来说是个很有趣的研究方向”。

《福建日报》理论文艺部主任黄燕,则喜欢上了古城的慢生活,她抽空拜访了在泉州的名家和弦友,探寻南音对这座城市人文性格的影响。

民俗表演令人痴迷

“兄弟们,走起来咧……”昨天,王宫社区的王顺兴信局围墙内热闹异常,当地群众自发地组织了泉州拍胸舞和火鼎公婆等民俗表演。精彩的演出和浓郁的地方特色文化备受作家们喜爱,掌声不断。

王顺兴信局是泉州最早、规模最大的侨批局(银信局),这座百年信局近年渐渐恢复了昔日的光彩,它的故事也让采风团成员大感兴趣。

笔会期间天气晴朗,更让人觉得暖心的是鲤城交警为活动调来了足量的泉州公交“小白”,免费供作家们采风使用;十多位古城讲解员更是不辞辛劳,为采风团提供周到热情的义务导览服务。作家们纷纷嘱咐记者,一定替他们向给予帮助的朋友们说一声:谢谢!

在王宫社区参观乡村华侨博物馆

在西街参观泉州民俗展品

分享到: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