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东南网泉州频道> 科教文卫 > 正文

泉州市特殊教育学校:守护“星星的孩子”

2018-03-16 10:33:12  来源:泉州晚报  责任编辑:陈小妮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守护“星星的孩子”

张晓彩老师在引导自闭症孩子走平衡木,训练孩子的肢体协调能力。

今年“三八”国际妇女节前夕,泉州市特殊教育学校自闭症教学部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荣誉称号。这个鲜为人知的集体很年轻,年龄最大的老师不超过30岁,最小的只有25岁。这也是一个以女性为主的有爱集体,26人中有25名女教师。老师们如母亲般敞开胸怀,打开自闭症患儿的心门,帮助他们融入社会。

自闭症康复课堂教学没有成熟的模式或经验可借鉴。泉州市特殊教育学校校长蔡景灿介绍,2013年自闭症患儿融合教育实验班正式招生,希望通过尽早的融合教育,让轻中度患儿能够达到普通幼儿园、小学的入学水平。为实现这一目标,老师们为学生投入了大量时间。课堂上,老师与家长配合,对患儿进行认知、手工、感统、社会适应等方面的训练。课堂外,花大量时间制作专用教具,变着法子布置教室环境,让教学更能引起孩子们的兴趣。同时,还要定期培训家长,在课程改革、模式探索、校本开发和课题研究等领域不断创新、实验。

自闭症被归类为一种由于神经系统失调导致的发育障碍,具体表现包括不正常的社交能力、沟通能力、兴趣和行为模式。人们又把自闭症患儿叫做“星星的孩子”,称他们就像天上的星星,在遥远而漆黑的夜空中独自闪烁。对自闭症患儿施教,老师需要投入更多的爱心与耐心,因为对于这些孩子而言,学会一个动作,认知一个颜色,都可能要重复成百上千遍,就算是学会了,也可能很容易出现倒退。

孩子们根据程度被分配在太阳、月亮、星星三个班级。由于自闭症患儿不仅需要课堂教学,也需要生活辅助训练,这里的师生配比达到1∶1,许多分领域个训中,由老师和学生一对一进行。

这里的老师,有时候更像是孩子们的守护者。沙盘是一种心理疗法,1993年出生的郑晗晗,鼓励一对一训练的孩子从玩具架上拿起不同的动物、房子,一一摆放在沙盘上。“选择不同的玩具,摆放不同的位置,都能反映孩子的情绪。不善表达的他们,也能在这个过程中宣泄自我。”张晓彩和杨玲玲在家长的协助下,给孩子们上感统训练课。对于自闭症学生而言,看上去很简单的踢球、踩踏板等动作,也需要一遍遍地矫正。下课后,大部分孩子回到课堂,两个老师留下来,继续帮助个别孩子个训。为了矫正一个动作,杨玲玲像妈妈一般,轻轻搂着学生,把他放在自己的腿上,帮助他调整姿势,并柔声告诉他,怎么做更好……

老师们也会有绷不住情绪的时候。刘方圆正在对小女孩洋洋(化名)进行认知个训,教她区分颜色、认识食物。在老师的轻声鼓励下,洋洋对各种颜色指令,能做出正确的反馈和选择,而刚刚入学时,她甚至没有语言能力。遥想当初,这位来自内蒙古的女孩,最初接触特殊教育,是希望跟有听力障碍的外公交流,可没等她毕业,外公就去世了。带着深深的遗憾,刘方圆把爱心给了自闭症患儿。刚开始教学时,她不止一次地流泪,“我很努力地教他们,不求回报,只希望能够得到一点点反馈,可有时候,孩子的能力不但没有提升,反而出现倒退,这让我一度产生自我怀疑。”渐渐地,刘方圆明白,这就是自闭症患儿的特殊性,有时候在孩子们身上看不到教学效果,并不是他们没有学会,只是他们的“反射弧”比别人长。看到经过教育康复的孩子们进入普通学校随班就读,再多的付出也是值得的。 □记者 林劲峰 蔡紫旻 图/文

孩子们在老师的示范和家长的陪伴下,用身体感知乐器,学习打击乐。

杨玲玲老师在给孩子做踢球训练,锻炼孩子的眼、手、脚协调能力。

用心教学使自闭症儿童喜欢上了学校。放学时,他们依依不舍地离开教室。

孩子学会每一个新动作,都会让老师感到欣慰和鼓舞。这是刘方圆老师在教孩子做手部游戏。

老师们利用课余时间为孩子们准备特别的教具

林荣春是这个教师团队中唯一的男老师,教孩子时跟女老师一样有耐心。

中午,老师们在学校食堂简单用餐。从事有爱的工作让这个小集体团结而温馨。

分享到: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