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 开校门时间弹性点 合理分配学校资源 中心市区某小学的吴老师表示,他们学校目前是早上8点20分上课,中午的放学时间也较晚,这样午休时间就很短,不少孩子下午上课都直打哈欠。路途较远的家长中午没有办法把孩子接回家,只能寄在校外的午托班。所以,她建议压缩一下上课、课间时间,或者也推迟下午的上课时间。 市民廖先生则建议,目前不少学校到校时间和离校时间都规定得比较死板,不少家长想早点送孩子去学校都进不去。他认为最科学的方式是开校门的时间可以弹性点,比如早上7点20分到8点20分都可以进校,至于几点开始上课就由学校自行安排了。“这样有人早点送有人晚点送,上学路上也不会那么挤,可以有效缓解交通压力。” 而市民詹先生则表示,孩子早上上学路上太挤,主要还是学校资源分配不合理造成的,如果教育资源能够均衡一些,孩子们都能就近入学、自行上下学,家长不用接送,或者直接由老人接送,就不会有那么多问题。 专家 因地因校因时安排 完善相应配套措施 泉州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副院长曾雅茹表示,推迟早上上学时间是教育管理改革走向科学化的表现。从教育学科的角度来讲,教育的设计和安排既要符合社会要求,也要考虑儿童的生长发育规律。推迟上学可以让儿童推迟起床,保障睡眠休息时间。“当然不同年龄有不同睡眠时间要求。”是否推迟到校时间、推迟多久?这要征求相关学科学者专家和家长的意见,再进行民主决策。要考虑不同学校、家长群体甚至是不同学段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不同区域、不同季节,因地因校因时安排,遵循学校的自主权、尊重家长的意见,共同做出合理方案,差异实施。 此外,推迟上学时间后,还会带来一系列的连锁反应,派生出新的问题,比如和家长的上班时间产生矛盾,新的交通堵塞问题。因此,相关部门在考虑推迟上学时间的同时,还应考虑相应的配套措施,“在教育经费允许的情况下,如果可以增加校车接送孩子,也许就可以解决时间矛盾以及交通堵塞的问题。” 改变评价体系才是根本 “晚到校”不如“晚放学” 中国青少年研究委员会委员、教育专家张秀云教授认为,教育部门提出这个建议的目的,是为了减轻学生的负担,减轻教师的工作量,有利于学生的身体健康,是个很好的举措,从整体上来看,值得称赞。 但她表示,不能简单认为推迟上学时间就减轻了孩子的负担,这就会让减负陷入形式主义。现今中国选拔人才还需要通过高考,她认为只要涉及考试,减负就很难实现。现今的评价体系导致学生的学业压力很大,即使减少了在校的时间,他们还是不得不花费大量时间在课外辅导班和各种习题、试卷中。如果评价体系没有改变,即便是推迟半小时入学,也不能从根本上减轻孩子负担,解决孩子睡眠不足等问题。 张教授建议,其实“晚到校”不如“晚放学”,根据目前的状况来看,学生放学时间普遍比较早,与家长的下班时间不相吻合。如果有奶奶爷爷、外公外婆帮忙接送孩子还好,但现实情况是,很多学生特别是来泉务工人员子女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无法帮忙,如果让孩子自己回家,又要考虑到安全问题,因此家长们只能疲于奔命。因此她建议,公办走读校可以尝试晚放学,学校能否在下午课程结束后,为有需求的学生提供学业辅导,督促孩子完成作业,也让他们及时在校消化当日所学内容。或者在放学后开放图书馆或者组织文体活动,由学校统一组织,但前提是不能以此为借口来变相收费,这样可以缓解双职工家庭的接送压力。“民办学校住宿的学生可以采取晚起床多睡半个小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