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晚报讯(记者 谢曦)今年,泉州市将深化综合治理,打好大气、水、土壤环境质量三大攻坚战,保持环境质量稳定向好。 大气 打好蓝天保卫战 为守护“泉州蓝”,泉州市今年将制定第二阶段蓝天保卫战计划。重点通过推进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和交通运输结构优化调整,不断深化重点污染治理等措施,确保2018年中心市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近三年平均水平(97.3%)以上,PM2.5浓度进一步降低,臭氧污染得到有效遏制。 根据泉州市产业结构特点,今年将推进石化、化工、表面涂装、包装印刷、制鞋、纺织印染、皮革等行业VOCs(挥发性有机物)治理工程,到2018年底,完成包装印刷、表面涂装行业以及辖区内主要VOCs排放行业整治。重点实施10个省级、61个市级大气重点治理项目。同时,持续抓好烟粉尘、道路和建筑施工场地扬尘、机动车排放、餐饮油烟、垃圾焚烧等各类大气污染源整治。强化污染天气应对,加快完成臭氧源解析工作,推进中心市区与周边县区之间及县区与县区之间的大气污染防治联防联控,建立健全空气质量联合监测、联合会商、联合执法等机制。 水 抓好区域水环境治理 从“大动脉”到“毛细血管”,全市水环境治理将向纵深、源头、治本全面推进。 重点流域(含近海水域)水环境整治方面,今年,泉州市将以区域为单位,策划生成并实施约100个具有区域效应、规模效应、减排效应的水环境治理项目。推进15条小流域综合治理,以流域为单位,围绕全面消除劣Ⅴ类和“牛奶溪”隐患小流域的目标要求,针对菱溪、兰溪、梅溪和淘溪等4条劣Ⅴ类水体,实施“挂号销号”。同时,对已整治到位、水质较好的小流域,按照“有专人负责、有监测设施、有考核办法、有长效机制”的要求,强化流域管护,确保水质不反弹。 为保障饮用水安全,今年将对市本级及泉港区、石狮市、南安市、安溪县、永春县等13个在用及备用(应急)饮用水源地环境开展系统治理,推动泉港(泗州水库),惠安(锦芳水库、梅山水库),安溪(吾都、大岭),永春(湖洋),德化(国宝)共7个饮用水源地水质自动监测站建设,确保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自动监测全覆盖。 水污染防治方面,5月底前完成700多个各类陆源入海排污源和入海水流排查并建立清单,制定实施分类整改方案;6月底前完成11座县级以上城镇污水处理设施一级A提标改造;深化加油站地下油罐防渗改造。 土壤 推进污染状况详查 按照国家、省的部署要求,泉州市将全面推进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年内全面完成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同时,启动有色金属冶炼、有色金属矿采选、电镀、铅酸蓄电池、石油加工、化工、制革等七大重点行业企业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完成企业基础信息收集和地块风险初步筛查。 组织对全市重点监管尾矿库、生活垃圾填埋场等场所进行全面排查,开展矿山污染专项整治。加快晋江市、石狮市垃圾焚烧飞灰填埋场建设,重点清理全市生活垃圾焚烧飞灰等危险废物。对全市进口废物加工利用企业开展打击环境违法行为专项行动,持续推进重点行业重金属减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