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东南网泉州频道> 城事要闻 > 正文

泉州首个古城街巷“微改造”即将完工 唤醒历史记忆

2018-04-12 07:59:52  来源:泉州晚报  责任编辑:陈小妮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泉州首个古城街巷“微改造”项目即将完工

金鱼重生:唤醒古城历史记忆

改造后的20米支巷和古大厝凝聚了闽南建筑工艺精华。(庄丽祥 摄)

再过几天,鲤城区金鱼巷口纯铜板地雕就可完工,历时半年的泉州首个古城背街小巷“微改造”项目将以崭新的风貌呈现在市民面前。踩着石板路,行走在改造后的金鱼巷,古城居民平凡的生活日常映入眼帘,清朝进士故居直观展示着闽南红砖古厝的流光溢彩,上个世纪的人民电影院旧址让人想起难忘的流金岁月,271米的街巷,唤起了古城不同时期的历史记忆。

“保留不同历史阶段的空间,形成记忆叠加,展示原居民原真生活状态”成了金鱼巷改造的核心要义,也是近年来泉州古城保护3.0“见人、见物、见生活”模式实践的一个缩影。

记者 殷斯麒 实习生 黄颖颖

见微知著 20米支巷藏有10余种闽南建筑工艺

“微改造”并非仅仅是细枝末节的微小改造,而是在对原有文化体系冲击力度很低的前提下进行的改造,从而实现历史文化脉络的传承。金鱼巷“空间微改造”以传承历史的敬畏之心,按中国美院设计的改造方案,进行立面整治、绿化景观、植入城市小品等大手笔的改造,让老街巷面貌焕然一新。

在金鱼巷49号和黄氏古厝之间有一条约20米长的支巷,两边房屋的墙体原先破败不堪。对这条巷子实施立面改造时,施工方巧妙地植入十余种闽南传统建筑工艺进行破损修复,包括乱毛石、走山仁、鸟踏、筒瓦、滴水、小木作、出砖入石、封珀砖等传统技艺,小巷的路面则采用闽南传统的老旧石板进行铺装,部分采用清水条石竖铺,提高地面抗压能力。一条窄窄的支巷,凝聚了闽南建筑工艺精华。

在微改造中,“修旧如旧”的关键在于回收使用旧材料。据介绍,金鱼巷路面需要的石板规格很高,大多来自晋江、石狮、惠安等地古建筑的门庭,都是历经多年踩踏而成的包浆老石板。为搜集地面铺装所需的老砖、石板及其他老构件,施工队专门成立材料组,自去年11月起,哪里有即将拆迁的古大厝,材料组就赶去采购,平均每两天就得采购一次材料。“铺地的老石板加起来应该有1700多平方米,立面还用了海蛎壳水洗石外墙,增添了街巷的色彩层次。”施工方介绍。

老旧石板铺设而成的道路取代原先的水泥路面,富有闽南特色的海蛎壳水洗石墙面,讲述海丝故事的泥塑、金鱼镂空石板路……改造后的金鱼巷随处可见闽南传统建筑元素,于细微之处见精深工艺,愈发显现出泉州传统街巷的古韵。

分享到: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