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东南网泉州频道> 县市新闻 > 正文

安溪:小树叶撬动大产业

2018-05-26 07:57:28 包骞 何金 吴清远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陈小妮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庄园搭台,构建茶文化综合体

记者:铁观音茶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中的瑰宝,在中国茶文化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推动茶文化与茶产业互促互进方面,安溪有哪些创新举措?

高向荣:铁观音不仅是一株茶树,更是枝繁叶茂的产业之树、文化之树。铁观音产业转型突围,更有赖于我们涉茶各方自觉的文化注力。

铁观音产业发展经历了重要的三步:从农产品到商品,从商品到品牌,从商业品牌到文化品牌。我们已经建成并深度开发的30个茶庄园,就是文化注力的新载体,就是响当当的文化品牌。庄园与茶园,仅一字之差,但内涵完全不同。茶园只是茶叶种植的单纯概念,而庄园包含全产业链内容。茶庄园是茶产业的最高业态,是产业发展的制高点,是一种全新经济业态。

庄园经济是一种实现资源集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多元化、管理企业化、建设生态化的经营组织模式,一二三产业并蓄,并呈现1+2+3>6的效应。目前,安溪茶园庄园化管控茶园28万亩,占全县茶园面积47%,茶庄园正逐步成为茶业转型发展、绿色崛起的新引擎,成为安溪主打的一张文化品牌和主推的一种茶业经济业态。下阶段,我们将继续捆绑整合涉农资金项目,发展庄园经济,打通金融资本进入茶山茶园的通道,确保茶庄园发展“供血”充足,大力推行包含种植、加工、培训、旅游、茶文化展示等全产业链发展的茶庄园模式,力争五年内,茶庄园达到50家,催熟庄园经济。

同时,大力发展茶庄园体验游,推广体验营销商业模式,通过推进茶餐和地方特色菜点开发;建设旅游酒店、自驾车营地、家庭旅馆;形成茶庄园无障碍旅游快速通道;深度开发现有资源,包括品茗休闲场所及娱乐设施等措施,捕获消费心理,促进庄园经济发展。

记者:当前,铁观音已经走完国内创牌之路,能否给我们介绍一下下一步的战略构想?

高向荣:铁观音要想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国际化是必经之路。早在前几年,我县就先行在46个国家注册了“安溪铁观音”商标,并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为众多品牌“出海”铺路。同时,积极参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建设,通过组织茶企参加各地丝路主题展会、茶酒对话、“闽茶海丝行”等活动,支持龙头企业拓展海外市场,借此提升安溪铁观音国际知名度、美誉度和市场占有率,锻造世界级安溪铁观音品牌。

创新机制,补齐茶园生态短板

记者:良好生态环境,是实现茶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在保护与发展的博弈中,安溪如何寻找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之路?

高向荣:绿色,是安溪人引以为傲的一张靓丽名片,森林覆盖率达到65.58%。我们始终坚持生态立县,既发展经济,又实现生态美,让每个村镇既有绿水青山的颜值,又有金山银山的价值,实现经济生态化、生态经济化。主要有五个方面的创新:

推行“山长制”。安溪在全省率先推行“山长制”,每年1000万元财政专项资金保驾护航,形成政府主导、分级负责、全民共管的森林资源管护长效机制。今年,全县要完成造林2.3万亩,修复茶山生态1.8万亩,建设高标准示范茶园1.5万亩,不断加绿安溪茶业生态底色、擦亮安溪铁观音健康标签。

退茶还林。从2009年开始,县财政每年拨出专项资金,乡镇同步配套,在全县范围内实施每年100座茶山退茶还林。

退茶还耕。我们做出“退茶还耕”的决策部署,发挥财政补贴的杠杆作用,因地制宜地引导低海拔、高坡度地区低产茶园退出,借鉴茶产业成熟的运作模式,发展蔬菜、花卉、淮山、油茶、水果、中草药等特色种植,优化农业结构,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成功退茶3万亩,改变了以往“农业以种植业为主,种植业以茶为主,农民收入以茶为主,农产品以茶为主”的单一农业结构,实现“一叶飘香,多元增收”,展示出花艳、果甜、菜鲜、药香的农业新画卷。

矿山复绿。2011年,在全省率先实施石材退出后,实施矿山复绿工程,投入5亿元,按照“宜耕则耕、宜建则建、宜林则林、宜景则景”的思路,修复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面积达8.1平方公里,增加耕地、林地1.2万亩。该工程被列为国家级示范工程。

巧治崩岗。2012年以来,累计投入15亿元,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0万亩。根据崩岗区的不同特征,将崩岗区打造成为经济作物区、工业区、水保生态区、生态旅游区和新农村建设示范区。

分享到: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