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东南网泉州频道> 城事要闻 > 正文

德化三班镇洞上:古老陶艺村迎来现代风

2018-06-07 08:02:06  来源:泉州晚报  责任编辑:陈小妮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卧龙似的月记窑

说起海上丝绸之路,绕不开德化陶瓷。当年,德化瓷器通过泉州刺桐港畅销海外。而说起德化陶瓷史,绕不开柴烧窑炉,绕不开德化三班镇洞上陶艺村。

如今,依然坚持传统柴烧方式烧制瓷器的洞上陶艺村,吸引了许多陶艺家创业、玩陶。传统和现代的碰撞,成就了洞上陶艺村的独特魅力。

传统 老式陶瓷烧制工艺受到保护

柴烧作为德化传统陶瓷烧制工艺,在德化陶瓷史上占有沉甸甸分量。德化龙窑多依山坡所建,利用斜坡高度差,火焰自然上升的原理,以充分利用能量。窑自下而上如龙蛇,故名龙窑,亦称蛇目窑。现年86岁的陶艺大师邱双炯告诉笔者,直到上世纪60年代,全县还有龙窑上百条。改革开放以来,德化大力推进能源改革、窑炉革命,柴烧龙窑现已基本退出历史舞台。

在实现烧瓷电气化的德化县,至今还在坚持传统柴烧方式的,仅洞上陶艺村了。洞上窑兴于宋元,盛于明清,是一代名窑,烧制的瓷器远销海内外,成为中国柴烧陶瓷的有力见证。2006年,德化瓷烧制技艺正式入选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名录。德化龙窑的“活化石”月记窑,同步进入特色文化遗产的保护名单。

古朴简陋的土木瓦房,传统陶瓷生产工具和工序,和那用山石和耐火砖拱砌的像卧龙的窑炉,使人穿越时空,仿佛来到明代宋应星《天工开物》里的陶瓷作坊。

60多岁的冯清芳、冯清贵兄弟俩,是土生土长的洞上人,出身陶瓷世家,19岁就在月记窑干活,至今已经40多年。烧瓷和泥土烟火相伴,是个体力活,也是技术活。他们说:“把待烧的陶瓷产品装窑就要花两三天时间,装窑完毕,正式点火,就意味着开始不眠不休轮班投柴加温。一条窑炉要不间歇地用猛火烧上两三天,持续30多个小时。”

冯清芳兄弟跟窑工一样“三班倒”,下窑装窑添柴看火。装窑的层次、密度,柴火的添减停始,窑温的掌控,观察火候温度,全靠眼力观察、经验判断。老冯说,观察掌握好窑膛温度,关系到整条窑上万件陶瓷器的成败。窑工烧窑如过火焰山,要持续不断地和不断攀升、最后飙升到1350摄氏度以上的火焰打交道。夏日,炉膛前干活如坐蒸笼,炙烤难耐,每投一次柴,都能感到热浪逼人。

分享到: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