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首页 新闻中心 滚动网报 直通屏山 领导留言板 新闻发布会 西岸时评 东南空间 东南网事 国内 国际 娱乐 体育 视频 图片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泉州频道> 科教文卫 > 正文
泉州市区通政巷:文武一条巷
2018-06-14 10:32:01 来源:东南早报 责任编辑:陈小妮    我来说两句
    通政巷,位于市区中山路钟楼以南向西,东起中山中路,西止于会通巷。我们来走一走这条全长不足两百米,素有“文武一条巷”之称的古巷。

通政巷24号

百年王氏祠堂 传承木偶文化

市民零距离感受木偶魅力

王氏祠堂的大厝门整修得很新,朱红色为主调的大木门上挂着黑色木匾,上面写着“泉州市木偶剧团”,一旁还有牌子写着“泉州市传统戏剧综合性传习所”“泉州提线木偶戏传承中心”等。

安溪王氏“驻泉办事处”

记者探访时,祠堂内一位年轻的男孩正在舞台上为游客们表演木偶戏,台下是看得入迷的观众们。泉州木偶剧团创建于1952年,现被列为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泉州古城示范区的示范点之一。大约在上世纪50年代末,木偶剧团搬到这里办公,直到前几年才更换团址。

泉州市木偶剧团名誉团长、艺术总监王景贤介绍,祠堂是安溪王氏的发源地,祠堂建成至少有200年历史。关于这座祠堂的来历,王景贤说,以前安溪王氏来泉州市区要跟政府打交道、宗亲间要互动,需要场地,于是就建了这座祠堂,祠堂相当于如今的办事处或会所,房子不大,占地2亩左右。

据介绍,祠堂以前也住过人,后来慢慢地没人住了。当年木偶剧团进驻时,房子已旧,从1992年至今,祠堂大修三次,每一次的修缮都秉承着修旧如旧的原则,祠堂基本格局都没有变化。王景贤说,这里的王氏后人有的到台湾等地,上世纪90年代末,台湾的王氏前来探访祠堂时,发现虽然这里成为木偶剧团的馆址,但是祠堂建筑保存得很好,故地重游的他们很欣慰,“好在有木偶剧团,否则这里可能成为废墟”。

现今以王氏祠堂为主的泉州木偶剧团旧址主要有三座建筑,除了这座上百年的古屋,古屋旁还有排练场和一栋5层高的建筑,这栋彰显着现代建筑风格的高楼建于上世纪70年代末。

木偶艺术远播海内外

泉州木偶戏古称“悬丝傀儡”,又名“线戏”,源于汉,兴于唐,盛于宋。宋元以来,流传于泉州地区,俗称“嘉礼戏”。经数百年传承,逐渐形成一套完整成熟的演出规制、表演“线规”、偶像制作工艺、丰富的演出剧目和独特的剧种音乐——“傀儡调”,是中国提线木偶艺术的典型、传承戏曲艺术的代表,在国内外有着广泛的影响。

在祠堂内,记者见到墙壁上贴有众多关于泉州木偶戏的介绍。这座深藏于通政巷的剧院经过三次改造,很快成为一片具有独特古典艺术气息的特色空间,也正是在这片土地上,泉州木偶剧团出现了很多著名的木偶艺术家,接待了无数国内外重要宾客,赢得无数的荣誉和掌声。

“祠堂见证了泉州木偶剧团的发展,现在也成为传承、传播泉州木偶戏的重要平台与窗口。”王景贤说,剧团旧馆所在的通政巷连接着泉州老城区的西街,房子又极具闽南古建筑特色,有一定的文化价值和旅游展示意义。同时,木偶戏是泉州的传统文化,很多国内外游客都对木偶戏心生向往,如何让这么美好的文化艺术滋养、哺育人们,需要传承和传播的平台与窗口,为此在木偶剧团搬离祠堂后,祠堂被打造为木偶艺术体验馆,所有木偶接班人、“90后”演员不管是练习还是演出,都会在这里进行,这里也经常举行木偶戏公益演出,很多外地游客慕名而来。

相关图片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