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东南网泉州频道> 科教文卫 > 正文

泉州一峰寺里有副不完整的对联 你能找到另一半吗

2018-06-28 09:44:19 刘燕婷 黄谨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陈小妮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一峰桥上古先生”求上联

泉州一峰寺里有副不完整的对联,你能为它找到另一半吗

东南网6月28日讯(海峡都市报记者 刘燕婷 黄谨 文/图)一峰桥上古先生。这是一句下联,出现在泉州一峰寺。

它缺上联。守护在一峰寺的女尼年近80岁,2004年进寺至今,便对着这副不完整的联。

她想问问读者们,有谁知道这副联完整的上联是什么?或者,有谁能为它补上一句合适的上联?

如果您是这副联的有缘人,欢迎拨打海都热线通95060,或者微信关注本报城市人文公众号“花巷”,告诉我们。

而要揭开这副不完整的联,你可能需要先了解一下这座一峰寺,和一位曾经的状元——明代江右理学名家罗伦。

地下挖起的石柱仅有一句楹联

“梅石开,状元来。”这是泉州民间一个关于石头的传说:离一峰寺不远处,在泉州一中边有一块梅花石,在明成化年间,梅石花开,没过多久,状元罗伦便来到泉州任职。

《泉州人名录·罗伦》里记载,罗伦,号一峰,是江西省永丰县人,成化二年(1466年)状元。因得罪宪宗,被降职来任泉州市舶司副提举。罗一峰在泉州任职期间,常在梅花石附近讲学,离这梅花石不远的巷子,因此被直呼为“一峰书”巷。

这座处在一峰书巷1号的寺庙,也命名为“一峰书寺”,看护寺庙的女尼说,这巷名、寺名,多为纪念这位状元。

这座寺庙,建于清代,在1987年曾重修过,正殿门外是一座由老石柱撑起的前亭,石柱上多刻着对联。在正殿右方,有另一处2009年前后才建成的石木亭子。“建亭子的4根石柱,都是在寺前的地下挖起来的。寺庙原先部分曾被毁,石构建埋入地里做地基。”女尼说,挖出的这4根石柱,造型不一,仅有一柱上有字,就是这句下联。

如今,附近居民常来这座小亭子纳凉话仙,近十年来,大家都想不出这对联的另一半是什么。

寺庙原在廊桥上往事你知多少

这寺庙和对联,都有一段历史。泉州历史文化中心的许月才,翻出了2005年由鲤城方志办编写的《北门街史话》,书中记载,这座寺庙原为一座小庵,庵名“一峰书”。

这座庵地处的低洼地带,原是泉州罗城北面的护城河,在明朝洪武二年1369年,江夏候周德兴受命来福建督建卫所、巩固海防,以抵御倭寇。周德兴特命泉州扩展东北城垣,温陵四大名山——虎头山,圈入城内,作为制高点,可以俯瞰城内外的一切动静。

而这处北面的护城河,则变成了城内的一条内沟壕,人们要去虎头山,只好绕道北门街的朝天门,或东街的任风门。内沟壕附近的人为图方便,就填高了执节巷西边的一段内沟壕,建了一座廊桥,称作“一峰书桥”。

“廊桥上,建了庵,庵名一峰书,供奉观世音菩萨,附近的人们习惯称为‘濠下妈’。人们要去虎头山有了捷径可走,还可以在这里拜佛,小憩。”许月才说,清朝年间,这里渐成了现在的一峰寺。现在,这一片区域发生巨变,曾经的虎头山,成了市委党校里的小山丘,而一峰寺的地下室下方就是内沟壕。

“一峰桥上古先生”这副不完整的对联,在寺庙女尼看来,也许记录的就是状元罗一峰,他曾经在这座廊桥上讲学。

您若知道这副联的故事,知道它的“另一半”,欢迎联系我们。

分享到: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