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东南网泉州频道> 县市新闻 > 正文

南安:小村庄有大文化 乡村振兴的“蓉中范儿”

2018-07-03 09:06:56 苏明明 庄晓丽 李想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陈小妮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小村庄有大文化 村民生活很丰富

改革开放以来,爱拼敢赢的蓉中人先后创办一二十家民营企业。干净的街道、漂亮的建筑、优美的环境,蓉中人过上了好日子。但富裕后的农民业余时间一度无所事事,不良风气更一度盛行。

“既要富口袋,又要富脑袋。”这是李振生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在他看来,发展乡村经济是蓉中村改革的第一个关键转折点,培育和谐的文明乡风则是第二个转折点,即“蓉中文化”。

“主要是发展农村文化和培育农村人才。”李振生认为,发展农村文化绝不仅仅是闲暇时自娱自乐,还应包括精神面貌的改善和整体素质的提升。“农村文化建设的最终目标也不仅是让大家多一些娱乐渠道,而是树立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为了让村民真正“乐”起来,蓉中村按照“小村庄也要有大文化”的思路,加大村庄文化设施建设力度。全省最大规模的农家书屋、村综合文化活动中心和村民文化休闲活动中心、国家一级图书馆李成智公众图书馆等纷纷建成;威风锣鼓队、妇女腰鼓队、广场舞蹈队、老人南音队、少儿管弦乐队……各种各样的村民艺术团在蓉中遍地开花。2007年,蓉中村在我省率先举办村级文化节,成为全国闻名的文化先导型新农村。

渐渐地,喝酒闹事、婆媳纠纷、赌博买六合彩的现象少了;闲暇时,邻里乡亲亮歌喉、展舞姿成为村里独特风景。如今的村民正如蓉中村里的大标语所说,“做幸福的蓉中人”。

村庄的发展需要人才,如何把村里人才合理留下来,放在适合岗位?在蓉中,村里始终将让村民接受高质量教育培训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件大事来抓。

蓉中村以省级达标学校标准,加大对村小学和幼儿园投入力度;成立“芙蓉教育基金会”,发动海外侨亲和企业家捐资助学;组织村后备干部、企业骨干、青年企业家到省电大梅山实验学院进修学习;建立“蓉中村新型农民培训基地”和“蓉中文化信息服务平台”,帮助农民科学种养,随时了解最新农业政策。目前,蓉中村已建成从幼儿园、小学、中专、电大到成人教育、远程教育、老年大学的相对完善的教育体系,“家家户户进课堂、全体村民学习忙”成为蓉中村一大风景。

在蓉中村当学生是幸福的,全村小学生都免交学杂费,幼儿园也即将免交学杂费,大学生均有机会获得助学金和奖学金,梅山电大学生的学费也只需自付一半。从幼儿园到高中,全村无一人失学。先进的教育培养了新型农民。全村3014人,就有大学生(含在校生)近500人。

先进拉后进 “蓉中经验”传开来

就在几天前,李振生去了一趟北京,为北京市扶贫办的工作人员上了一堂有关扶贫的专题讲座。这几年,类似的讲座,李振生已经数不清上过几堂了。

“我们蓉中村是从贫困中一步步发展起来,更能体会到落后地区广大群众的困难和渴望。”李振生说,他们很乐意将蓉中村致富经验教授给更多贫困村,帮助他们致富。

2012年起,李振生获邀指导帮扶甘肃省会宁县钟家岔村、武山县北顺村和福建省寿宁县下党乡下党村等国家级贫困村脱贫致富。他带着一支由村党委成员、企业家、退休公务员等组成的扶贫志愿者团队展开扶贫行动,为结对帮扶的村子规划道路建设、联系企业推广产销合作、带领青年村民学习创业技能。当年,北顺村和钟家岔村村民年人均收入翻一番,村集体收入均超过30万元,脱掉了贫困村帽子。

北顺村和钟家岔村的巨变,让李振生和团队深刻体会到,与其靠暂时的帮扶补贴,不如帮他们去掉脑袋中的“穷根”。2014年,以蓉中村为主体的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基地迎来了甘肃、宁夏、湖北、福建4省区86个贫困村的99名学员,他们在蓉中村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创业致富学习。

“一个月集中培训结束,学员回去后做什么、有什么困难,我们都会持续关注跟踪,及时帮助他们解决问题。”李振生说,为确保参训学员都能实施创业,实现自主创业,基地扶贫创业导师每季度都到学员所在县进行一次回访对接,及时解决学员的创业难题,这个阶段长达11个月。

由蓉中村全国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班创新推出的“1+11”模式,先后获得“南安市2015年度创新奖”“全国脱贫攻坚工作创新奖”。“1+11”模式即脱产在蓉中基地培训一个月,对参训学员返村创业继续指导、帮扶、跟踪服务11个月。目前已为闽、甘、宁三省54个贫困县培训1000名创业致富带头人和500名扶贫创业导师。

“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蓉中村实现了乡村振兴,作为先行村,我们将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帮助后进村赶上来。”李振生说。

分享到: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